我被说过爱哭
如果生命被记做100年,
那我四分之一生命中,
除了我的爷爷,
令我印象深刻的男性带给我的都是压迫感。
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希望能够重新遇到爷爷带给我的那种自如。
小时候爸爸有过一本红色的,画着八卦图的书,我们按照上面的一段文字做过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用钱币帮我预测我未来的命运。当时我似乎是六岁吧,里面的文字有些拗口,爸爸读了一遍,解释一遍之后,我只记得一句“长大之后爱哭”。
爸爸顺口说了一句“哭鼻子没出息”。然后我就记住了,我觉得哭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能不哭就不哭,能不在别人面前哭就不在别人面前哭。结果反倒是从小到大,每一次哭的原因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次哭之前,我都是用尽全力去忍,忍到手脚发麻都毫无用处,眼泪说下来就下来。后来我改了,哭之前不是傻站着忍眼泪,而是转身找个隐蔽的角落,放好纸巾开始开闸放水,流差不多了,歇口气,还得收拾身边那一小撮纸团。所以我真的是“很爱哭鼻子”的咯。
父亲很有礼教,这在过去是美好的品质,但现在有些人却将其视为“古板”、“规矩多”甚至“做作”(对于这个也只能无奈)。他从不在外人面前夸赞我,所以我养成了谦虚的性格,把别人的夸赞当做礼貌,我认为自己所做距离“好”差了十万八千里,也好也不好,我很有教养,但有人说这样很假(What happened……)
我把哭泣、撒娇、耍小聪明,这些寻常女孩子都会有的行为视作“不对的事情”,可是我无法改变自己的性别,实在控制不了偶尔也在做着“不对的事情”。
这是父亲带给我的认知,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个年代,他的故乡里有一大批男性都是这样的价值观(因为我现在就在他的故乡,会接触到他故乡这边同他差不多年级的叔叔伯伯)。不是他们的问题,那个年代里男女都是“同志”大家都穿裤装,人追求美的那部分天性被压制到极点,着装稍微有些颜色的,佩戴首饰的都是“不正经”。
我跟爸爸之间有30年的距离,这段距离是中国大变样的时期,我出生之后就能看到五颜六色,我上小学就能买到时装杂志,我的同学的爸爸妈妈不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我的成长带给我爸爸的是一次次又一次的“心惊动魄”,我跟我爸爸一样地倔强,但是我更年轻,所以每次我们之间的拉锯战都是——爸爸的妥协。
但时至今日,实际上我的随心之选也是与潜意识不断地抗争,家庭教育告诉我:要“知书达理,温顺善良”,结果我披了一件安静的外衣。
直到那一天,
我哭着哭着发现:
为什么哭不对?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
哭不就是一种情绪吗?它跟笑一样,就是我们对世界作出的反馈,那本红色的八卦书感知到的,可能是我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比正常稍高一度的敏感。
如果我能正视这个结论,说不定我前二十多年可以不用活得像个战士,天天跟自己抗争。
只需要平时多喝些水,然后再多说几句“我真这样感觉”就可以了。
没有图的一篇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