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周国平
1、这类事情在我现在看来当然小得不能再小,但在一个孩子眼里却是十足的大 事。我一再发现,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是,由于 尚未建立起内心的尺度,他们就只能根据外部的标志来判断荣誉。在孩子面前, 教师不论智愚都能够成为权威,靠的就是分配荣誉的权力。
2、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 的,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 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 命的环境。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 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 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3、还有一件事是我终身难忘的。有一回,我和姐姐都养金鱼,每人两条,各养 在一只小碗里。不几天,我的金鱼都死了,再去买两条,又都死了,而她的两条 始终活泼。强烈的嫉妒使我失去自制,干下了可耻的勾当。趁没有人时,我走近她的小碗,心脏砰砰乱跳,捞起那两条鱼,紧紧握在手心里,估计它们死了,才 放回碗中。没想到它们翻了几个筋斗,又游了起来。一不做,二不休,我把它们 放进开水,再放回碗中。姐姐当然做梦也不会想到事情的真相,她发现她的金鱼 也死了,只是叹息了一声,又出去玩了。现在她肯定早忘记小时候养金鱼这回事 了,但我永远记得她的那两条金鱼,一条是红的,一条是黑的。这件事使我领教 了嫉妒的可怕力量,它甚至会驱使一个孩子做出疯狂的事。
4、现在我提起这些,是为了说明,父与子的关系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如果儿子 是一个具有强烈精神性倾向的人,这个难题尤为突出,卡夫卡的那封著名的信对 此作了深刻的揭示。一般来说,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偶像,而儿子的成长几乎必 然要经历偶像的倒塌这个令双方都痛苦的过程。比较起来,做父亲的更为痛苦, 因为他的权威仅仅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而自然法则最终却对他不利。他 很容易受一种矛盾心理的折磨,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另一 方面又怀着隐秘的警惕和恐慌,怕儿子因此而轻视自己。他因为自卑而愈加显得 刚愎自用,用进攻来自卫,常用的武器是反复陈述养育之恩,强令儿子为今天和 未来所拥有的一切而对他感恩。其实这正是他可怜的地方,而卡夫卡似乎忽略了 这一点,夸大了父亲的暴君形象。不过,卡夫卡正确地指出,对于父与子难题的 产生,父子双方都是没有责任的。这是共同的难题,需要共同来面对,父与子应 该是合作的伙伴。儿子进入青春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做父亲的要小心调整彼此 的关系,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朋友式的关系,但中国的多数父亲没有这种意识。最 成功的父子关系是成为朋友,倘若不能,隔膜就会以不同的方式长久存在。
5、我认识到,学问不是第一位的,生活本身高于学问,做 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比做一个学问家更有意义。
6、他衷心地呼喊:“到工农中去,滚他一 身泥巴!全世界什么最干净?泥巴。
7、事实上,文 革中一个个具体的悲剧都是由一只只具体的手促成的,大背景是它们得逞的条件, 但不是赦免它们的理由。文革只是暴露了人性中的恶,恶的存在却不能用文革本 身来解释和辩护。
8、我在资源生活了八年半,收获之一是对中国农村问题有了一点感性的了解。 以前我容易把农村想象成远离政治的桃花源,其实大谬,中国农民身受太多的束 缚,而当时最大的束缚恰恰来自政治。这种政治以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的名义把农 民树为假想敌,给农民的正常经济活动设置重重障碍。事实上,中国农民之苦, 大半来自人为。现在国情有了很大变化,但农民所受的其他束缚仍太多。农村问 题的解决说简单也简单,第一步是解除加于农民的种种无理束缚,使他们真正获 得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地位。
9、我从小不留恋闹市尘嚣,心中真正怕的不是寂寞,而是自己会被贫乏的环境 同化。我最渴求的是书和人,我对人生的要求也只剩下了这两样,只要有充足的 书籍和才智相当的同伴,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可是,在这里两者皆缺。我担 心长此以往,没有精神上的激励,既没有作用力,也没有反作用力,我会变得平 庸而愚笨。一些在基层的大学生的确已经如此,人类广阔的生活世界和知识领域 都永远与他们无关了,他们只想像眼前这样生活下去。不,他们想也没有想,只 是事实上就像眼前这样生活下去了罢了。希望,然后失望,然后忘记了希望,最 后连曾经有过的失望也忘掉了,麻木地度过余生,这岂不是许多人的生活轨迹? 这对于我是一个警告。我不能忍受寂寞,但更不能忍受庸俗。我对自己说,可怕 的不是呆在小地方,而是以小地方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好吧,我就算被埋没 了,也决不让自己被报废。
10、在当时的环境中,我所面临的危险是双重的,既可能被环境改造成一个像动物那样活着的庸人,也可能主动地适应环境去追求表面的成功。
有人知道 我在埋头用功,问我:“你学得再好,懂得再多,又怎么样呢?”我心想,处境 优劣,地位升降,由不得我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却在于我自己了。我只追求 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去考虑不由我支配的事情,也就落得了一个心安理得。 荀子的话为我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 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因此君子“日进”,小人“日退”。
11、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对爱情可能发生的变化严加防范,但是也大可不必为它创造条件。
12、我相信,凡创造者必定都是热爱工作、养成了工作习惯的人,这工 作是他自己选定的,是由他的精神欲望发动的,所以他乐此不疲,欲罢不能。那 些无此体验的人从外面看他,觉得不可理解,便勉强给了一个解释,叫做勤奋。 世上许多人是在外在动机的推动下做工作的,他们的确无法理解为自己工作是怎 么一回事,一旦没有了外来的推动,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还有一些聪 明人或有才华的人,也总是不能养成工作的习惯,终于一事无成。他们往往有怀 才不遇之感,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不能养成工作的习惯,这本身即已是才华 不足的证明,因为创造欲正是才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3、我的发现是,极其自信者多半浅薄。对于那 些在言行中表现出大使命感的人,我怀有本能的反感,一律敬而远之。据我分析, 他们基本上属于两类人,一是尚未得逞的精神暴君,另一是有强烈角色感的社会 戏子。和他们打交道,只会使我感到疲劳和无聊。在我看来,真正的使命感无非 是对自己选定并且正在从事的工作的一种热爱罢了。遇见这样的人,我的血缘本 能就会把他们认做我的亲兄弟。
14、一个人年轻时,外在因素——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机会——对他的生活 信念和生活道路会发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外在因素的影 响就会大大减弱。那时候,如果他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难再 使之改变,如果仍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难再使之形成了。
—————————————————~~~~-~—~-~————————-~~~~~~~~
© 本文版权归 Tiger tig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