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是学校排名重要还是专业排名重要?
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知高考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努力了很多年,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省吃俭用,熬过了生活的苦,克服了种种困难,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通过高考走出大山,改变贫穷的命运,不能说高考可以一考定终身,但也算得上人生的一次重大经历了,如何填报志愿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决定。那么高考填报志愿是学校排名重要还是专业排名重要?
2007年,经过了两次高考之后,我被北京的一所高校录取了,当时选择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最先考虑的是地域因素,作为一名在河北省五六线城市生活了十几年的普通农村家庭的学生,期盼了很多年,通过高考可以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看看,虽然我家离北京的距离,仅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十几年来,我去过最远的地方都没有出过我们的县城。2007年河北省理科一本分数线587分,我考了590分。河北省本省的高校资源并不多,985、211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河北省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在全国数一数二的。我记得当时是出分后填报志愿,高考除了考场后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分数,600分左右,再根据自己平时模拟测试的排名和每年学校各批次的录取率,觉得自己考个一本分数线没问题,但也不会超出一本分数线多少,这样的话,如果想报考北京的院校,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二批次的高校。我查阅了北京的所有非重点院校,除了北京工商大学当时属于本科一批次,其他非重点院校几乎都属于本科二批次;接着锁定了几个第一印象还不错的学校,北京建筑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这三个学校都是北京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因为当时对于自己想学什么专业,将来如何选择自己从事什么行业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再加上我父母都是农民,对这些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从小到大,每一次选择都是由我自己做决定,他们尽量提供支持。我当时选了建筑设计、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等几个专业,然后对这些专业的录取人数,每年的提档线,都做了调研,虽然这几所院校当时都属于本科二批次,但由于地理位置在北京这个一线城市,所以提档线几乎都接近一本分数线。确定这几个专业被录取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查阅了一下每个学校的学费,由于当时家里比较困难,所以我当时第一次试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地域属于北京一线城市,学费5000元/年,相对较低,家里能够承受,计算机当时又属于热门专业。但试报志愿后,我家的邻居问我报的什么专业,我说还没具体确定,现在还可以修改,她给我的建议是女孩可以选择学医,或者报考会计专业,毕业后也好找工作,下午我就听了她的建议把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会计学改成了第一志愿。其实当时我可以选择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校,上个本科一批次的院校,但很显然对于专业就没有选择权了,只能选择一个冷门专业,所以综合考量,我把专业选择放在了第一位。
可能是我本人运气比较好,学校开学报道后,我听同寝室的同学介绍后,我才对自己的学校有了个深入的了解。当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已经筹备了4年,不出意外,再有一年就可以正式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而我选择的会计专业明年高考再招生就会按本科一批次分数线提档录取信学生。我们专业的授课老师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名师,例如东奥会计网校的张志凤老师,中华会计网校的杨闻萍老师,这些好的教育资源都是我没有想到的,学校的北京我之前也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只是歪打正着做出了选择。所以大学四年我还算是比较努力读书,拿到了各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唯一遗憾的是因为体能测试不过关,错过了北京优秀毕业生的选拔机会。毕业后兜兜转转还是从事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填报高考志愿呢,作为过来人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确定自己的喜好,高考分数又不是出类拔萃到能随便报考清华北大、985、211这类的院校,可以现在网上做一下职业测评,它会根据你的性格分析出你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然后按照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做一些调研,包括就业率,平均薪酬,院校排名,专业排名等,最后把范围缩小到几个院校,几个专业,然后再做选择会容易的多。可能有的人有明确的喜好,但高考分数出来后,或者自己选择的院校录取失败,被调剂到其他院校,其他专业,也不要因此气馁,因为我身边有好多同学同事都是这种情况,比如我高中同桌特别喜欢英语,报考的外语学院,但失败了,被调剂到一个地域专业院校都不是符合自己预期的学校,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况可能愿意付出时间成本去复读一年,但她大学四年并没有放弃学习英语,还自学了一门小语种,凭着优秀的英语功底,本科毕业考取了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到法国巴黎大学交流学习一年。还有一个同学,自小喜欢文学,爱读书写字,但因为家里的原因,高考志愿并没有选择报考中文系,但大学四年至今一直在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写字,现在已经是微信公众号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大V。所以说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分享了一组这样的调查数据,这组数据几乎囊括北京所有高校的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薪酬中的排名。

不知大家看了这组数据后,有何感想?我第一眼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惊喜。作为一名既非985,又非211的本科毕业生,看到我的母校本科毕业生平均薪酬在全国的排名第39位,我为自己的母校骄傲,为曾经作为母校的本科毕业生自豪,感谢我得每一位老师,感谢我的师兄师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母校越来越好。我记得2011年本科毕业面试,面试官都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前身是由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和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更别提新更改的校名,所以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机会,但并不是唯一的机会。在高考即将来临的日子,祝愿所有的考生能考一个理想的成绩,报考一个理想的学校,不管怎样,不放弃努力,让自己人生的路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