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书 更适合做父母之前读) 读书摘抄
心智成熟的过程-神迹(潜意识)——宗教和价值观(意识)——爱(动力)——自律(行动)
第一部分:自律
1.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自律的四个原则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2.什么是推迟满足感?简而言之:先苦后甜 (为什么有些人具备,而有些人不具备呢,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3.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而让他们这样认识到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建立,父母要有对孩子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陪伴,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如果这份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其过程必然更艰辛,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AO战(激烈的战斗 竭力苦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4.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它,照料它,例如一个小伙子终于拥有了心仪已久的汽车那他一定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汽车上面:擦车.洗车.修车.给汽车美容.不停地欣赏它.整理内饰 同样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
5.聪明的父母,在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恰当的督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自律
6.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的孩子,面对问题时,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学则进步而不是后退,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7.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我们讨论的是推迟满足感和规划时间,就让我们以时间为例。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时间必然加以善用。
8.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孩子到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父母是彼此分离的,这使他们感到无助。如果除了一些口头保证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不会离开你,还有行动的话,待孩子到了青春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他们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牺牲掉长期的幸福,而是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
9.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 第一个是给自己加责任 另一个是把责任推给其他的事物
10.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的痛苦,而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的痛苦
11.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是问题
12. 忠于事实: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有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固步自封,有的人一过完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的地图狭小,模糊,粗略又肤浅,从而导致对现实的认知过于狭隘和偏激。大多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认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对新的信息和资讯缺乏兴趣。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的终结
13.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我们从弱小的、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一点点得成长为强有力的、被他人以来的成年人,我们生病或衰老时,力量再次消失,我们又变得虚弱,需要依赖别人。
14.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陈腐的观念,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15.完全忠于事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不断修订自己的地图
16.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