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古乐大师乔迪·萨瓦尔—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原音重现音乐会
西班牙古乐大师Jordi Savall第三次来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名字依旧是“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可谓一言难尽。
2012年,Savall第一次来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名称为“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乔迪·萨瓦尔&晚星二十一古乐团音乐会”;
2014年第二次来中山公园音乐堂,“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西班牙古乐大师乔迪•萨瓦尔独奏音乐会”;
五年后的中山公园音乐堂,“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原音重现音乐会”……
太阳每天升起,悲伤永不终结,看样子要和Alain Corneau的电影死磕到底。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港译《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感觉原名《世间的每一个清晨》更文艺一点),坦白说我不认为有很多观众看过这部电影。90年代初的法国电影,至今已近30年,即便在当年也不算热门电影,估计也就一小部分文艺青年看过吧,虽然电影原声创下销售记录,但也是在国外,怎么也不能算大IP吧。
像Savall这样的古乐大师,演出和录制的曲目量巨大,在国外的演出也很少见再三以这部电影作为演出主题的情况。犹记得前年在柏林爱乐厅的小厅,听过晚星二十一古乐团的成员和墨西哥古乐团Tembembe Ensamble Continuo合作的节目,十六十七世纪的西班牙音乐,以及十八世纪不知名爱尔兰作曲家的作品,音乐生动活泼,伴有即兴舞蹈,在民族风格之外的热情和朝气,在场观众都能感受。为何每次来华都是“日出时让悲伤终结”?着实让人费解,只能理解为国内演出商的视野局限及偷懒。其实在Savall之前,2010年中山公园音乐堂便有另一位古乐大师Wieland Kuijken“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过,无非是音乐会上也演奏了Sainte-Colombe 和Marin Marais的作品。
抛开这些, Savall大师和他的朋友们所带来的音乐无可挑剔,仍然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让人静下心来凝神倾听。当然,中山公园音乐堂的空间对这样小型的古乐室内乐太大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印象最深的仍然是Sainte-Colombe和Marin Marais的作品,Sainte-Colombe的两首双维奥尔琴曲,琴声如泣如诉,真挚感人,果然是隐士才能写出来的作品,而Marin Marais的作品音色丰富,旋律优美动听,轻巧怡人,虽然没有那么深的情感浓度,但也让人心生欢喜。电影里Sainte-Colombe拒绝尘嚣选择与记忆为伴,沉醉于内心的音乐,以及Marin Marais难以抵挡诱惑追逐尘世浮华,均属个人选择,本无对错。只是加上Sainte-Colombe女儿的恋爱悲剧,才会生出伤感和唏嘘。
世间的每个清晨,无法复返,逝者如斯,人世的终极悲哀。这样的音乐,哪怕多听几次,也肯定遗憾。至于希望Savall大师下次再过来,“悲伤”已经“终结”,能听到别样的音乐属于另外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