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关的一些记录
我差点就因为几本心理家学的书报了心理学专业。后来为什么没有读,是因为觉得当心理学家还不如做一个资助心理学家的“恩格斯”,心理学家都很缺钱。现在稍微记录一下我看的几本心理学书籍和对我有帮助的视频。
对我自己来说开启我的心理学之旅的书是荣格的《金花的秘密》。这本书应该算荣格和卫礼贤合作的。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王储”。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举荐下,荣格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地第一任主席。当时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是认识到了接受自己不等于接受现状,并且开始对冥想感兴趣。他会在书中辨证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这令我感觉到心理学原来也是可以用数学论证的方法来分析学习的。荣格最大的观点是集体潜意识。之后又看来几本他的其他书,但是这本令我印象最深刻,可能因为它跟中国的古老文化的相关性使得我被深深吸引。因为荣格我接触了一些冥想大师的书籍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些都蛮有意思的。
接下来接触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Erich Fromm。在他的书当中特别喜欢的有:《爱的艺术》《健全的社会》《自我的追寻》。其中《爱的艺术》我真的看了十遍,每天都可以重新开始看并且记笔记。弗洛姆批评荣格过度看重宗教的作用,把宗教神化其实是一种逃避(大概这个意思),我每次看到心理学家们的批判性辩论就很爽。当然他们之间没有对错之分。弗洛姆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病態的,充滿不義,不理性,他指出人有五種需求:人與人相屬,超越物質條件的限制,落實與別人、社會及與大自然親密結合,自己人格統整及反思,尋求生活方向及社會定位以心安理得,这些其实与现代社会很冲突。(邓伟谦,阿德勒心理學-榮格心理學和弗洛姆心理學-當代社會為何重視重提)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爱已经变成了市场中的等价交换,人们并不交心,而是拼命符合爱情市场上的标准来等待爱情,这其实是错误的方向。
阿德勒心理學、榮格心理學和弗洛姆心理學这三个一般都捆绑推荐。他们三个都是弗洛伊德的高徒。那肯定要谈谈阿德勒。我只看过他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在当当心理学畅销榜上看到的,所以当时以为是现代心理学作家的书,后来发现作者是和我喜欢的作家一个时代的。这个对于自卑的介绍很全面,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说关怀他人以及在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他在世时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发展成一个体系。(邓伟谦,阿德勒心理學-榮格心理學和弗洛姆心理學-當代社會為何重視重提)
值得一題的是,他們就處於一戰二戰期間,發展了各自對於集體/社會為何有這樣偏差心理狀態的解釋,及其方法。如阿德勒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弗洛姆反對資本主義建議社會主義的建成,而榮格則是建議人類建立心靈內省,有如佛教/哲學道教/哲學的靈性生活社群。(邓伟谦,阿德勒心理學-榮格心理學和弗洛姆心理學-當代社會為何重視重提)
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性、人几乎不可改变,阿德勒、弗洛姆、荣格:强调人的自我性、社会性、文化性,人是可以改变的。(引用自知乎用户成竹对弗洛伊德同荣格关系决裂是因为反叛还是因为嫉妒?问题的解答)我并没有很深入的看《梦的解析》,但是弗洛伊德在书中对自己欲望的剖析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很有勇气的行为,《梦的解析》也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书。
弗洛伊德有个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她是儿童精神分析家。但可惜我没有看过她的书。但是对于家庭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我推荐Virginia Satir。她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等等书很有实践的意义。但因为我现在还处于对自我定义的矛盾之中,所以没有看很多她的观点,如果说以后主要矛盾是家庭,那她的书再翻出来看一下。
心理学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我们避不开哲学的话题。我自己喜欢古希腊哲学中的斯多葛学派。可能一讲到哲学我们就想到无穷无尽的辩论,但是当时的哲学非常接地气,有点像现在的极简主义,有很清晰的行为指导。在这个唯心主义学派里面,我喜欢《沉思录》(一个皇帝的日记),《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和《论幸福生活》。这里面最推荐的是《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它的内容整体有深度,把斯多葛学派的思想解释的非常清楚!其实看这本书就足够了。
心理学家不仅仅会写论证类的书籍,还会写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小说。也是我最近几年主动去看,并且分析每一个情节的唯一一本小说。作者以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为主题描绘了所有人类的盲点和问题。
还有几本书就不单独介绍了,但是都值得自己好好分析。《为什么长大》(苏珊.奈曼)《真理》(约翰.D.卡普托)《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这里面主要讲的是爱因斯坦的政治和社会思想,没有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终身成长》《乡下人的悲歌》《披着羊皮的狼》。我在当当或者淘宝上买的心理学或者哲学的畅销书籍很多买来就只翻了几面,以后如果需要买实体书还是先看看电子版吧。
心理学分析其实不仅仅存在于书中,还存在于视频里。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被很多人推荐过,真的是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的视频,课上推荐的书籍也是非常好,不过光看课就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了。TEDtalk演讲排名前十半数以上都是心理学,我自己比较喜欢《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和《你该认清你的恐惧而不是目标》。
除了这些心理学的视频之外,很多电影,比如爱在三部曲和《致命魔术》。电影就是对于人性的探讨。
我的三观并不是由这些书和影片直接建立起来的,是一次一次厚脸皮建立的。我于人生的看法来自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能把制造幸福的方法用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家人身上也是我喜欢心理学的原因。因为心理学,我更加自信了。
引用:
邓伟谦,阿德勒心理學-榮格心理學和弗洛姆心理學-當代社會為何重視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