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革宁死不屈
《梁纪六》
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公元525年)
综①长史济阳江革②、司马范阳祖暅之③皆为魏所虏,安丰王延明④闻其才名,厚遇之。革称足疾不拜。延明使暅之作《欹器⑤漏刻⑥铭》,革唾骂暅之曰:“卿荷国厚恩,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延明闻之,令革作《大小寺碑》、《祭彭祖文》,革辞不为。延明将棰⑦之,革厉色曰:“江革行年六十,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⑧三升⑨,仅全其生而已。
【注释】故事背景:普通六年(525年),梁武帝北伐,魏彭城守将元法僧举城降梁。武帝令萧综都督众军,镇守彭城。萧综时已知自己为萧宝卷遗腹子,遂投北魏。①萧综(501-531年),字世谦。后改名萧赞。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诸侯王。梁武帝萧衍次子。其母本齐废帝萧宝卷宫人,宝卷被杀后得幸于衍,立为淑媛,生萧综,宫中多疑。②江革(?—535年),字休映,济阳(今属山东省)人,幼聪敏。南朝梁官员,以孝、廉洁见称。③祖暅之,一作祖暅(读如更),字景烁。祖冲之之子。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南朝数学家,梁时任太府卿。自幼承继家学,潜心钻研天算之术。同父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④元延明,安丰王元猛之子。宣武帝元恪时,为太中大夫。延昌初年(512年),遇大饥荒,减私财赈数十宾客,并赡其家。⑤欹(读如七)器,一种计时器,类沙漏。⑥漏刻,或刻漏,古代汉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⑦杖刑。⑧脱壳的小米。⑨汉时一升约为现在的200毫升,可推算一升小米约重0.18公斤,常人一天饭量是六到七升。《裴注三国志》载,诸葛病重之时,每天食仅三升,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断言“其将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