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深耕细作——关于大班楼的碎碎念

“和味”是粤菜的最高境界,酸甜苦辣都是为了衬托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层次分明不喧宾夺主。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至今令我魂牵梦萦的粤菜餐厅不在广州,而在香港——大班楼。
最初留意到大班楼是在2011年底,那时正在准备第二年的香港旅行行程,就在openrice.com上查找有哪些评价较好的餐厅,结果发现大班楼的评价出奇地好,网站评价满分为5分,在我关注期间它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而得分在4分以上的餐厅寥寥可数。看评价还说陈奕迅临时起意想去大班楼吃饭,结果客满没有预订而被婉拒,大班楼风头一时无两。
距离行程还有一个月便致电订座,顺利拿到座位。距离行程时间越近,心情越忐忑,期待阈值被几乎零差评的评价调至最高,同时担心出品不符合期待大失所望。但当我把粘满鸡油花雕汁的花蟹肉放入口中时,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时至今日同行的父母回味到这一餐都赞不绝口。
大班楼开业近十年,历史不长却传奇甚多。多年在亚洲50佳餐厅排名中浮沉,2017年排名第47名,2018年排名一跃至第22名,超越米其林三星餐厅龙景轩,成为该榜单中排名最高的粤菜餐厅;早年曾获得米其林一星的荣誉,之后便在榜单中销声匿迹,传闻为避免门若市影响出品而婉拒米其林的星星;米其林二星餐厅Amber主厨Richard Ekkebus是大班楼粉丝之一,各路名厨去Amber客座,他基本都会带他们去大班楼;前两年获得蔡澜力荐,在内地声望日隆,更多旅客慕名前往,定位更加难!
今年2月17日到香港跑半程马拉松,计划了三天行程,香港想去的地方去得差不多了,要做什么来充实行程呢?突然想起了大班楼,一直都念念不忘,这次终于可以来次回响了。直接致电餐厅,没人接,发了电子邮件,当天下午就有了回复,三天里只有17日晚上6点至8点有一个位置,正合我意,立刻回复留座。
17日下午17:56到店,经过简单的预订确认后入座。用餐位置在一楼靠角落的二人台,离吧台和厨房门口非常近,可以静静观察到餐厅的基本运作,非常不错。服务员非常守时,准时在六点正奉上茶水。
一个人去吃粤菜总是比较尴尬,一个菜品的分量不少,能品尝的菜品通常都是一个起两个止。大班楼还是比较贴心的,能做半份的都为我准备半份,收一半的价钱。

龙井菊花烟熏乳鸽。个人一向不喜欢烟熏食品,嫌烟味太重容易盖过食材本身的味道,这款却非常清香,烟味在口腔中隐约飘过,迅即没入香气之中,乳鸽外皮松脆,肉质嫩滑多汁,香气入骨,火候掌控极好。

鱼米汤煮大花虾头,椒盐虾头。呷一口汤,鲜香绵滑,承托虾肉的豆苗经过煸炒,去尽腥味保留青绿香滑,虾肉爽口弹牙,撒上些许虾子更能提鲜,椒盐虾头与清新的虾肉形成鲜明对比,又香又脆,一道浓淡碰撞、相映成趣的菜色。

胡椒清汤牛肋骨腩(半份)。需说是半份,却足足有四大块牛腩。牛腩系极上品,吃得出丝丝纤维而不粘牙,筋部爽口,肉质有淡淡的奶香味,铺在上面的唐芹和脆蒜更增加其香气,而胡椒只是零星几小粒作点缀,偶然咬破后香辣之气在口腔扩散,令味道更有层次,最精彩系垫在底下的腐皮和萝卜,吸饱汤汁的精华,美味无比。吃过大班楼的清汤腩,九记牛腩、华姐清汤腩便可以抛到脑后。

梅菜蒸芥兰(半份)。芥兰经处理后只保留最嫩的部分,梅菜是小时候吃的味道。起初吃的时候觉得芥兰味道太淡,和着梅菜一起吃的时候才惊觉厨师的用意,如果芥兰的味道过于浓烈的话就会掩盖了梅菜的香甜,用略为淡的芥兰只为让两者相得益彰。

生磨杏仁茶。一丝甜味带出杏仁的香气,咽下之后甜味随即淡出,只留下杏仁的味道在口中回荡,没有一丁点甜腻,味道处理得非常细心。
值得称赞还有他家的服务。清一色男性侍者,服务细心:当我提出需要更换一壶热茶时,侍者会帮忙换上一个新的杯子再斟茶。席间和服务员闲聊,他们亦乐于交流,不卑不亢,偶尔开个玩笑,完全没有高级餐厅服务的一板一眼和拘谨,可谓是有温度的服务!
大班楼出彩的菜色太多,如广州已难觅踪影的传统烧味金钱鸡、功夫菜百花鸡(系旧时广州四大酒家之一文园酒家的招牌菜色,做法是将鸡起皮后釀入虾胶,整成鸡的形状,蒸熟后切件,加玻璃芡,最后撒上花瓣)。奈何胃只有一个,连侍者也打趣说,下次你应该找个人陪你一起来。
临走和侍者道别时,我对侍者说:“几年前和爸妈一起来过,至今他们回忆起那顿饭仍津津乐道,赞口不绝!”“那还用说!”侍者带着自信而骄傲的笑容说道。
大班楼
地址:香港中环九如坊18号地下(莲香楼隔壁的斜坡往上走,第一个路口往右拐直走便到)
订座电话:+852-25552202
订座电邮:reservations@thechairmangroup.com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日,午餐12:00-15:00;晚餐:18:00-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