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营盘的缘分
西营盘 (据说之前是英军驻扎的营地,所以叫西营盘),位于香港港岛中西区,往东走就是上环,然后就到“明星在中环扫货”的中环了(我觉得明星扫货的中环应该就是国际金融中心ifc了,哈哈哈)。往西走就是石塘咀,我们熟悉的梅艳芳的电影“”胭脂扣“讲的就是那里的故事。有朋友说这里附近以前是英国人和中国人居住地的交界,山上还保留有界碑的,中国人是不可以轻易越界过去。
因为地理位置就在港大旁边,所以我刚来香港念书,就住在这附近了。西营盘背靠着太平山,面朝着维多利亚港,很大的特点是有很多陡峭的斜坡,心情好的时候,我偶尔晚上坐在斜坡旁的阶梯上,吹着海风,望着来往船只,也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一把。下图这张老照片,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看到过。另香港尖沙咀的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真的是来香港的好去处,又便宜又丰富。



靠着海边,有一条老街是海味街,是香港最大的海味干货集散地,是卖海鲜干货的,一到过年,很多香港本地人来这里备年货,热闹非凡。香港买东西有时候论斤,比国的斤重一点,是600克,有时候论磅 (1磅,约9两。为454克)。买海鲜要看清楚,有些特别贵的海鲜,是标的一克的价格。


也有不少装潢老旧“南北行”,售卖大陆的土特产。我前不久才发现一家卖上海货的老店,祖籍上海,住在九龙的朋友说,他们家过年备年货,都会来这家店采购一次。我在下图这家,惊喜的看到有陈克明挂面,太开心了,香港超市的挂面,真的不好吃。


海味街在德辅道上,这条道有香港唯一的电车道,可以一直坐到港岛东去,还有装饰的很骚气的观光电车可以坐。普通的这种价格很便宜,2.6港币,下车才给钱(普通巴士是上车给钱),夏天的晚上坐在上层一直叮叮当当慢悠悠的晃着,吹着风看着夜景还是蛮爽的。


一晃就在这里混迹差不多十年了,从读书到毕业到工作,从初初在这里的各个小楼里和同学们打火锅,到认识现在的老公,到结婚生子,到买房定居,也算是从一个青涩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微微有点发福的中年已婚妇女。好处是现在同学朋友里有各种关于吃好玩乐住行看病买东西等问题,甩过来,基本都能在我这找到答案了,也算是西营盘生活小百科了。
也不是没有想过换个环境,像我这种能折腾爱新鲜的人物,yy过很多次搬到离岛过遛狗花园海滩的生活,也想过搬到东涌或者九龙新界其他地方,都被我家那位家属给否决了,就连家里老太太去过香港不少地方也觉得住这是最好的,看在这里真的是上班生活方便,并且川湘菜馆林立的份上,作为吃货本质的我也就作罢了,并且读书生活工作这么久,朋友都在这附近,害怕孤独寂寞的我也舍不得搬离了哈哈哈。
尤记得刚来香港第一天,拖着行李箱穿梭在西营盘大街小巷找房子的画面,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似的,那时候西营盘甚至是香港,对我是多么陌生的存在,现在呢,是我家和家人的所在,回港即回家,离港即离家,多么神奇和不可思议啊。我不知道我和西营盘的缘分还会有多长,也许是一辈子,也许是几年,但是,如果真有一天离开西营盘了,我一定会想念这里的人和物和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