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是外物的非法入侵
我常陶醉于视觉享受,好看的人与事物能够给我巨大的能量。以前,我认为人天生是有美丑之分的,可最近开始有些不确定了。
每个人心中的美是有差别的, 但大多时候对丑是有共识的。如果我们追寻个人形象美时实在没有头绪,不妨从屏蔽丑做起。
什么是丑呢?首先,我相信丑并不是天生的,严谨一点说,并不是DNA携带而来的。不知为何我如此相信DNA的美感哈,就像相信买个泡泡水一定会吹成圆的一样,除非有气流来骚扰。变异的DNA除外。
人类胎儿时期在形象方面所打的底子不知对未来的决定性有多大,但绝不会到导致丑的地步。当然,有许多美人胚子,天生五官肢体的线条立体感与大众审美契合。但婴幼儿时期,人的形象还没有分出美丑。我相信,DNA只是给人的形象定了一个调子,至于最后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后天。如果你胆大的话,你甚至可以完全换另一种调子,让自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丑不来自于DNA,来自于哪里呢?我们不会觉得婴幼儿丑,因为婴幼儿从内到外都是干净的,眼神纯洁,无畏无惧,吃的简单,拉屎也不会很臭。
当一个人成长的时候,他接受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等。这些东西并不一定是具有形象,但却能造成丑感。《小王子》一书里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真正使一个人变丑的东西也并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体现在局部。
人的形象是软性的,是流动的、动态的,就好比气球一样,大小虽受限但却能轻易地随里面的空气量以及对空气的分割而产生千变万化。(这让我想起了人体的经络穴位,虽不可见,但却能对人体功能进行调控。)
所以真正导致丑的重要的东西,不妨归纳为堵塞身心的负面能量以及人体与外物(服饰用品、环境等)的关系。负面能量可概括为自卑、不健康、压力、放纵、遮掩;与外物的关系可概括为不合、多余。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意识去改变的,但并不比硬性整容的改变来得简单。
丑是自卑
最近刷了一个美国的真人秀节目——《粉雄救兵》,这是一档改造节目,但它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外表上,而是让改造对象从心出发,开启全新的生活方式。主持改造的是5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被称为闪耀五人组,分别负责美容美发、服饰搭配、文化、美食以及室内设计。
改造对象的最大问题主要是来自内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卑或者对自己敷衍造成的。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黑人女孩,还未开始外形改造就在闪耀五人的影响下收获了自信,变得灿烂起来。







丑是不健康

姐妹俩容貌差别的原因是因为呼吸习惯不同导致的。姐姐因为长期用嘴呼吸,所以下巴后缩,脸变长了。
呼吸所导致的容貌变化还挺常见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残了”。儿童在6岁至11岁,免疫器官腺样体会发育到最大,这时如果受到感染,就会肿大、发炎,影响呼吸,从而导致口呼吸习惯。当然,还有许多不健康的习惯影响人的外形,不多举例了。
丑是压力
一个人心里装太多事,肯定会体现在脸上和行为之中。爱包人士都知道,包包要好看就不能装太多东西,过度使用会影响包的寿命。人的容颜也一样,心理负担太重,压力所导致的不良情绪都会在脸上留下痕迹。
丑是放纵
放纵的明星代表人物当属小李子。话不多说,看图。事实证明,再有水平的基因也经不起折腾。

丑是遮掩
人总是习惯去隐藏缺点,却往往适得其反,而且这种行为有一个副作用——分散注意力,这样就会使自身的优点被忽略。比如,对自己脸型不满意的人常常试图用头发去遮掩,或者因为牙齿问题而不敢露齿笑。

丑是不合
全世界形象邋遢的男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喜欢穿大一码的衣服。这样穿得松松垮垮,会让人看起来很没有精神。而且,胖人也喜欢用宽大的衣服来遮掩体型,这样虽然模糊了体型,却让整个人的体积更大,给人更加肥壮的感觉。

人穿衣服就像产品设计包装,只有大小风格相合,才有吸引力。
丑是多余
人们常认为美是无用的,恰相反,真正的美是有大用的。而丑往往是从无用、多余、堆积、邋遢开始。美主张清扫、整理,是回归朴素与纯净的。
人外表的丑一般都是从邋遢、清洁不到位开始,很多人盲目地追求多,而不是少而好。

总结:丑不是天生的,所以不要去责怪天。丑是可清除的,它是多余无用的外物,不是弃不掉的人体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