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老师问答(第38期):只要会弹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学乐理?
提问:
喵老师,我看到报名简章要求考九级和十级才需要乐理证书,那是不是考其他级别就不用学乐理了?为什么一定要学乐理啊,只要会弹不就行了吗?
喵老师解答:
先说结论:
学音乐,不论你学的什么乐器,都必须同时学乐理。
接下来再看为什么?
第一,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乐理?
学乐理是为了能更好地、更高效地学琴。
这就好比学汉语识字要先学会拼音、笔画、偏旁部首,学英语要先学会字母、音标、各种词根,学日语要先背熟平假名和片假名。
学弹琴也是一样,要先学会五线谱上的音高,会数节奏,会打拍子,会认各种谱号。
学会了乐理,练习一首新曲子的效率会明显提升。你能够自己完成整个的识谱过程,不用再依赖老师教你右手的一个二分音符对左手的两个四分音符,也不用老师教你休止符该空几拍,更不用老师每次课都给你就整音高上的错音。
学会了乐理,很多弹琴上最基本的问题你自己都能解决,那你就比那些不会乐理、只能靠老师一点点手把手教的孩子往前走一大步,你能更快地完成识谱过程,更早地进入练熟过程,当其他孩子每节课都在纠正错音的时候,你已经进入音乐处理的阶段了。
所以,乐理越熟练,你每节课的在音乐处理上的收获就越多,乐理学得越好,就越偏得。
第二,乐理课程包含哪些内容?
乐理可以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来学习,也可以在学习乐器演奏实践的同时来学习。
一般包含这些内容:
1. 如何识谱:五线谱、谱号、调号、拍号;
2. 如何数节奏、打节拍:各种节奏形式、音符与休止符及其时值的计算;
3. 调式与调性:各种大小调、调与调之间的关系、移调、转调;
4. 音程与和弦:各种音程与和弦的辨认与书写。
5. 记谱法:各种演奏法记号,例如跳音、回音、装饰音、表情与强弱记号,等;
6. 乐器法: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配置、各种乐器的常见演奏法、移调乐器等等。
首先,前两项:识谱与节奏节拍,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两项必须在弹琴刚一开始的初学阶段就打好基础。
但是很遗憾,很多同学因为在初学时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在弹到5-6级左右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再往后就是一通乱弹,甚至很多混过了十级的同学还会出现左右手节奏都对不齐的状况。
当你出现了各种音高乱错、随机错,又不知道该如何改正的时候,说明你没学好五线谱的识谱,不会上上下下数音高。当你出现了左右手不协调,双手速度不一致、一个手比另一个手快,或者节奏乱成一团的情况时,说明你没有学好怎么数节奏,也不知道如何按照音符时值来打拍子。
其次,第三项“调式调性”与第四项“音程和弦”,这两项最好一块学。因为学习调式调性,必然要涉及到音程和弦的内容,调式调性的学习是建立在音程和弦的基础上的,而音程和弦又可以在调式调性当中得到巩固。
只有当你学会了调式调性,才算是基本学会了乐理的大部分内容。
而学完了这一大块的内容,对弹琴是十分有益处的。
在你练习24个大小调长琶音的时候就能有深刻体会,例如两个升号的D大调主和弦原位是re-#fa-la,第一转位是#fa-la-re,第二转位是la-re-#fa,这个第二转位的起始音la,不仅仅是D大调的属音,更是比D大调多一个#号调的A大调的主音,这样你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什么是调性之间的“五度循环”了。
最后,第五项“记谱法”和第六项“乐器法”,这些同学们最好能够多多了解一下。记谱法的内容十分繁杂,各种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也很难背熟,所以大家应该养成“不会就查词典”的习惯,钢琴旁边常备一本音乐术语词典,碰到不认识的词,就查出来,不要被动地等到课堂上找老师问,因为很有可能到课堂上也还是老师帮你查词典。
至于乐器法,虽然对于学钢琴的同学很少接触,但是对于学习管弦乐队乐器的同学最好要掌握。学钢琴的同学了解乐器法之后,对你们了解交响乐、了解协奏曲是很有帮助的,多了解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和音响效果,对弹钢琴的交响化音乐处理具有启发作用。
第三,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结合。
大家最好不要把乐理与弹琴割裂开来,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除去我们上面提到的主和弦长琶音与调的五度循环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理论与演奏相结合的例子,比如各种和弦连接在终止式中的运用,再比如转调与离调在奏鸣曲呈示部和展开部当中的运用,再比如同样一个波音记号在巴洛克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不同演奏法。
学会了这些内容,对于大家弹琴是很有益处的。理论学得越好,越能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越强,弹琴的悟性就越高。所以希望大家不管要不要考试,都要好好学乐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