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書三種
所謂的“錢書”自然是和錢鍾書先生相關的書。近來忽忽一看居然又得了三種。第一種是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人生邊上--錢鍾書楊絳檔案》。這部書比較奇怪。沒有前言後記敘述緣由。書封一角小小的提示表明是收錄香港《明報月刊》關涉到兩位先生的文章以及相應報導文字。

盡管對他們兩位的懷念文章已有相當數量。謬託知己者有之。別有用心者有之。借力打力者有之。真正好看耐看的其實不多。《明報月刊》上登載的這些有的近似尋常的新聞報導。也有後生晚輩的仰止之作。其中潘耀明先生的訪談。以及中華書局編輯張世林先生的憶舊都比較好看。
尤其驚喜的是同樣是才子的余光中先生一篇長文《新儒林外史--悅讀錢鍾書的文學創作》相當輕捷利落。此書實際閱讀體驗超過預期。除下書衣的封面也用錢先生的各種墨跡拼貼成畫。視覺效果蠻獨特。
第二種是謝泳先生的《錢鍾書交游考》。和前一本相反。多少有點名實不符而且注水的感受。此前讀過謝先生好幾本關於民國以來知識人研究的集子。總體上堪稱平實有序且盡量有史料有判斷。可這部書中某些文章卻略有些失之輕浮。
比如《陳寅恪錢鍾書詩同用一典八例》。其寫作思路是選兩公詩各一。找出所謂相同典故比如“定庵”“桑下三宿”“黑甜鄉”一類。硬說兩公思路有相通處。然兩公於詩一道並無相交涉沿襲的痕跡。這樣的比對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又比如《〈圍城〉涉及的人和事》一文。意圖索隱虛構中的真實。其中提到蘇文紈的形象可能源於趙蘿蕤。只用了周祖譔先生一則大多源自臆測的八卦段子以作考證。未免說服力不足。另外遺憾的是書中還把周先生的名字寫錯了。作者與周公不管怎麼說都同在廈門大學任教。這樣一錯委實不該。當然。我相信是校對上的馬虎。

買來的第三部書是《七綴集》。這自然不是早年的上海古籍版。那一版書衣用錢先生手跡影印上版。是文質兼美的厚重的小冊子。二〇一九年一月三聯書店重印此書。收入“當代學術叢書”。這一叢書選錄晚近以來重要的人文學術書冊重版。好紙精印。封面設計亦各各不俗。拿在手裡端的賞心悅目。
錢先生這一本封面尤其動人。祥雲湧出的潔淨和仙氣。正好配合本書的品格。用極精妙睿智的文章娓娓說出古代文學研究的細微之思。小文章偏能帶給你美感的同時又解決一些大問題。當年初讀集中《中國詩與中國畫》《通感》《林紓的翻譯》幾篇文章帶來的愉悅欽佩與震撼。在拿到新版之時再度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