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关系的体验(十)
我思来想去没有找到更好的题目。作为一个结尾吧。
从之前的9篇文章里,可能我也早已表露出了这个思维习惯,就是相比于谈论私人的感受,我更愿意谈论更宽泛的思路。因而,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在我与K分手四个多月后,以及与之前最为长期的date(半年)分手后,再倒回去自我审视的一个过程。
因为在豆瓣上写东西以及写日记的习惯,使得我这过去的半年都十分有迹可循,清晰可见我与一个人相识相知再到离别的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在过去几个月之后,再去回望,才发现自己的认知已大不相同。
结束了开放式关系大约四五个月了。除了遇见新的豆瓣友邻时会提起一句,生活中这个话题被提及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只在偶尔约会时,会出于坦诚提及之前经历的时候提起曾经尝试过这样的一个状态。
相比于很多第一次听闻这个的人先入为主的”开放“的概念,我在他们眼里却显得过分的审慎了。
这便是开放式关系对我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在这之后的这几个月里,我一直断断续续也还是有在约会,与开放式关系时相似,我越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你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由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做下的。
具体而言,就是说,无论这个社会告诉你应该随意(casual)还是严肃(serious),你的身边的朋友是聚(dating)是散(single),你自己是充实还是孤单,你所做的当下的决定,都只由你这个人来决定。你的恋人,朋友,父母,社会认知,甚至公序良俗都没有办法真正替你做下任何决定。
越是因为之前尝试了开放式关系的缘故,我越发地知道自己无法甩锅,我想要自由,就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因此很多时候,我反而显得相当“保守”。
我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认知的一些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比如我原本是坚定的“享受当下”的拥趸。但当我发现,当我经历完一个完美的约会之后,突然觉得正是因为美好,才希望美好可以被刻意被保留下来。“享受当下”已经无法继续说服我了。
我想要可持续(sustainable)的关系--可持续是指的,在不调用过多资源的情况下,可以以一个长久的,互通有无的,平等又深刻的状态。
另一个认知的改变是,我尝试开放式关系的有一个原因是希望遇到不同的人。可是实际是,我见到的虽多,但吸引我/我吸引的人却惊人的相似。才发现,哪怕是在纽约这样多样化的城市里,会互相吸引的人还是大抵相似。
我就像是绕了很大一圈,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心境却和从前大不一样了。
与date分手后,我显得过分淡定了些。我问自己,如果和他相识的时候,不是在开放式关系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走得更长远一点。
因为在最初他积极想要推进我两感情,甚至想要exclusive的时候,没有能力走进这个关系的是我,等我准备好了想要exclusive的时候,他却又忙到在时间和感情上都无法承担这个关系。我俩各错过了对方关键的这一步,后来无论怎么努力和调整,都调整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但纵使不是如此,我看着这年龄,阅历,工作,时间计划,阶级,未来计划,各种各样的不同,也是审时度势的成年人难以跨过去的高山。
所以当最后发生的时候,我没有感觉疑惑,没有气愤,没有不甘心。只摆摆手说,我尽过力了。
在纽约见过这么多人,最后算得上感情的,也只有K和他。但我和两年前初到纽约的那个我,却已经几乎判若两人。其最大的差别,是自信心。
我曾玩笑,说这两人太会夸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随机都能给你夸出花来。刚开始我也不信,但谎言说个一千遍也就成了真话。我也慢慢的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拥有一个更好的职业生活的,我也有能力开始和维持一段平等美好的感情,我对自己的外貌也有自信但不自傲,我能够在未来的生活里继续自我更新和反思。
和date分手这件事,大抵在一个月前,我决定了去伦敦他决定辞职之后就有端倪。在最后的这一个月里,他好几次说出了类似的话,
“我之后的这一任,不知是谁,但当真是个幸运的小混蛋(little lucky asshole)”,
我一方面哭笑不得地觉得你这是要卸任吗,一方面却也明白,大幕将落,我俩对对方还能有这份欣赏和交情,也算是幸运了。
我与K在分手后有过一小段不忍和对方说话的日子。但一转眼话说开,发现彼此都不再是自己想要的伴侣,反而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依旧在一次又一次约会,但总是在约会两三次后进展不下去。他也有些焦虑。
我想了想说,
“我觉得要约会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单身。
诚然,我也一直没有停下约会的脚步。但是我在头几次见这些人的时候,是没有期待的,我不期待他们是我的真爱。我只期待在我走回家的路上,不觉得我刚刚浪费了两三个小时的光阴。
你之前也惊异过我居然能‘忍’R如此之久。其原因就是,我没有在忍。是的,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足够的关注(attention),但在弃绝和继续里我选择了继续后,我能做的就是保持见面的高质量,不见的时候--朋友,工作,自我提升,娱乐放松,我的生活依旧还是多姿多彩的。
我俩在热恋时,最喜欢的时间是不是就是周日下午吃过brunch后,各回各家做些琐碎的事,洗衣服洗澡,备饭清理房间,这种自己又归自己,但不久后又要见对方的感觉,特别的愉悦和自由,是不是?
单身,就该是一个不限期延长的周日午后(wonderful Sunday afternoon)。”
他不相信自己的魅力,我也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他,如何自我展示,怎样妥帖地向女孩子示好。直到他告诉我如何成功地既老派(classic)又礼貌地给陌生女孩子递电话号码之时,我跟他击了个掌,告诉他,i'm proud of you!
我妈当真是有颗七窍玲珑心,在我少许向她透露我的和平分手时,她言简意赅地说,“是喜欢,不是爱,两个人都是这样,是不是?”,我笑她过分聪明。她又问我,在纽约有没有有趣的朋友。我说,有很多,纽约的女孩子们让人惊喜(豆瓣友邻赛高!)
她回道,“那就好。一个很喜欢的城市还尚有挥挥衣袖说再见的时候,何况对一个小小的人儿说再见,那真不算是什么大事了”
我以前觉得这首《富士山下》残忍,现在想来,倒算是相当清醒克制。
谁都只得那双手 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 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只希望在未来的人生里,新的漂泊中,可以继续人生潺潺不断的体会,和柳暗花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