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甲状腺结节,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最近有不少人向我咨询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先体检发现结节,后再去买商业保险时遇到了核保不便;另一类是担心这种结节是不是有可能演化成癌症,危及生命。总之都给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针对这些情况,我查阅了中国和美国甲状腺结节最新的治疗规范,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实际,谈一谈我对甲状腺结节这个诊断的看法。
1.检出率居高不下
甲状腺结节这个东西,在十几年前是不常见的。其实,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还是体检时颈部超声的过度普及。我们随便拿出一个市面上的在售体检项目就会发现,颈部超声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规的检查项目。虽然很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但不一定是科学的做法。

所以查出这个结节来是好事还是坏事?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常规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只有当出现某些症状或者风险时,这项检查才有必要。否则,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文章开头说到有些人买商业保险时遇到核保问题。保险公司一看你有结节,还敢随便承保嘛?
重复一遍,普通人做常规颈部外科体检即可,无异常时没必要主动去做甲状腺超声检查。

但是,由于甲状腺超声项目的继续普及,还是会有更多的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有的研究甚至发现甲状腺在群体中被检出的概率高达67%。医生如果在事后解释不当,可能会给这些结节人群带来不必要的焦虑。毕竟,绝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概率低于10%。
2.不要轻易动手术
这里可能会有一个误区,很多人查出甲状腺结节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病人”。其实,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定期观察就够了,你依然是个健康人。
但是,由于国内医疗诊疗水平的差异,以及外科医生的手术倾向性,很多不需要手术处理的甲状腺结节也被主动的手术切除了。这里面,很多是病人主动要求切除的:因为对结节的过度忧虑。
比如一项针对东北某市的甲状腺手术调查就发现:9000多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手术后发现是恶性肿瘤的仅占10%,而良性结节竟然占了90%左右。这意味着,这90%的病人中可能绝大部分都白挨了一刀,冒着很大的风险做了个无用功。
3.什么样的结节需要留意?
我们在体检时通过超声发现结节,医生会有一个初步结论。如果觉得有必要,再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结节FNA(细针穿刺活检)进行判断,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最后再根据相应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这才是一个最符合规范的流程。

甲状腺结节FNA是决定手术之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手段,如果医生没有经过这一步就直接建议手术,那你可以留个心眼,多去几家医院对比下不同医生的意见。
这里倒不是质疑医生的水平,而且有的医院因医疗资源不足,开展FNA受限,只能制定折衷的治疗方案,而这个方案可能和最规范的方案有冲突。
对我们自己来说,能用非手术方法解决,就尽量不要动用手术处理。因为甲状腺周围有很多重要的器官、神经和血管,手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4.关于买保险的核保问题
买商业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要在保单成交前对客户进行健康调查(健康告知),如果你之前已经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在1-2,保险公司基本会对你按非标准体承保,即要求增加保费或者除外保障甲状腺癌。TI-RADS分级在3或者3以上,被拒绝承保的可能性很大,这个要注意。除非到医院做了甲状腺结节手术证明结节为良性,才有重新投保的可能性
王一旭: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而普通人因为信息劣势,很难接触到这些优秀产品。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保险专家,我将用客观的眼光,在每个季度挑选优秀的细分产品,来消除普通人面临的信息高墙。比别人省心省钱的秘诀在于,你拥有自己的私人专业保险规划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