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总是受害者?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女性总是受害者? 当我使用“女性”这个词,我有必要解释,我使用的是最为通用的,社会语境的“女性”一词。没有重新定义,没有未来展望,没有发展趋势,仅仅取自当下最为普遍的,事实性的“女性”含义。 那么,我们开始讨论,“为什么女性总是受害者”这个问题。 在中国文化中,父权以下,就是夫权,即男性权力。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之中包含着绝对的死亡。这符合对于暴力的定义。父权-夫权-男权生态之下,女性是被动的。女性不是暴力的实施者,施加者,女性是暴力的承受者。女性受害者的身份,正由女性的被动态确定。暴力流向女性,女性承受暴力,成为受害者。 在这种语境下,女性不是身体,而是社会气质。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女性,在暴力作用之下。而“女性”一旦成为施暴者,也就脱离了女性的身份。到此,我们不难看出,并非女性是受害者,而是成为受害者也就成为了女性。女性从女性到受害者,是行为模式向社会规范的累积。 女性成了牢狱之灾,而缺乏女性气质的女性就成了性别背叛者。为了摆脱受害者的身份,女性必须背叛自己的性别。不存在不是受害者的女性,作为女性只能是受害者。 在二元性别规范中,不是女性即为男性。因而男性被视为优越的,崇高甚至神圣起来。这无疑是权力崇拜。暴力的生产机制(暴力只能被更高强度的暴力替代)决定,制造恐怖是唯一的选择。恐怖是暴力维护自身虚无性的手段。因为暴力徒有其表,暴力是一出空城计。暴力一无所有,暴力是被征服者。暴力总是被重构,不断演替。任何一种暴力都会在更高强度的暴力面前一败涂地。暴力为了自我掩饰,总是会通过恐怖,制造虔诚。 暴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困境:暴力并不能为非暴力征服;不是受害者,就是加害者。 Next: 性骚扰是被害妄想吗?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纤纤子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噩梦新篇:今夜要死四个人
- 杀手马达林1
- 噩梦之灵:沉睡夏绿蒂 (1人喜欢)
- 同女性受害影像决裂 (1人喜欢)
- 一日三餐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