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西班牙人是这么玩穿越的
2016年,西班牙神作《看不见的客人》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西班牙悬疑电影与加泰罗尼亚这一“艺术王国”。

时隔两年,导演奥里奥尔·保罗携新作《海市蜃楼》再度登陆中国市场。
时空交错,蝴蝶效应,悬念升级。

1989年11月9日,一个错误的政治宣言导致大批东德、西德民众爬上柏林墙庆祝。电影中的凶杀案就发生在这一天。

安杰·普列托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却发现男孩尼克成为了目击证人。在追逐中,尼克意外发生了车祸。

25年后,一家三口搬进了尼克家旧宅,妻子薇拉,丈夫戴维,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葛洛莉亚。

本应该随着时间线行进的历史,因为一场结构完全对称的雷暴产生了虫洞效应。
时空穿梭了25年,借由这一场长达72小时的暴风雨,和一台电视机、一架录像机产生了交汇。

如果说《看不见的客人》的精彩之处在于做到了多次不同版本的故事叙述都能自洽且逻辑合理,那么《海市蜃楼》就是在这样的悬疑片精彩元素中上加入了多线叙事的逻辑升级。
影片在一开头就交代了案件凶手,却没有因此削减随着剧情推进而产生的悬疑感。即便推理大神们能在观影过程中分析出剧情走向,但导演与编剧的处理能力依然能让人肃然起敬。

因为“蝴蝶效应”的存在,每一次时空的交汇做出的微小改变都会对每个人的人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市蜃楼》的结构处理惊人地清晰明了。过去、现在的两条时间线共同推进,丝毫没有因为蝴蝶效应使观众产生观影上的疑惑。
除了逻辑上的严丝合缝,电影更是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丝丝入扣。
如果你是悬疑推理片爱好者,你一定能在画面中找到能支撑剧情发展与时空逻辑连接的细节证据。
比如印着旅馆名称的火柴盒。

薇拉奶奶留下的八音盒。

以及每个时空中不同人物的反应和握手这个细节动作。

爱情,亲情,真相,选择……

宣传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时,导演保罗曾说过:“影片剧情的设置就如同剥洋葱,层层揭开。洋葱剥到最后会辣眼睛,会流泪。”
《海市蜃楼》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导演“剥洋葱”的功力,或许时空的不同选择改变了故事的走向与结局,但复杂剧情下也能立体深刻的角色暴露出来的人性本质才是我们剥开洋葱后看到的核心。

-END-
原创:艺小萌
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