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
终于有时间将自己这些年来写的东西整理整理了。以前的时候,就是想起来了随手写一点,既不知道写了点啥,也不知道写的东西放在哪儿了。
真正开始着手整理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有随手写一写的习惯。看了一部电影我会随手写一写,亲朋好友说了一句话我会随手写一写,更别提外出旅游了,好像我就应该写一部游记一样。
翻看着这些年写的东西,有些就是东拼西凑词藻的堆砌,让人不忍直视;有些却连自己也暗暗叫绝,写的够真、够诚,表达够准确。看着看着,我就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那个给我的语文打下了扎实基础的初中语文老师,张老师(听从母上大人的建议,此处隐去了张老师的名讳)。
张老师是一个和蔼的老头,他最早以前是个私塾先生,对文学有着很深的功底。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是背着劳改犯的名声在我们厂办学校担任老师的。
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我们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对这样一个老实巴交又不敢惹事儿的老头,一直都没有尊重过。每每到语文课的时候,我们就在座位上玩、聊天、吃东西,张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有条不紊地讲着,好像下面坐着几十个安静好学的孩子,从来也没听见他抱怨过,也从来没有看见他发过脾气。
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突然脱离了喧闹开始听他的课了。也许是年少时的好奇心在作祟,我特别想知道他一个人在讲台上究竟在讲些什么,想知道根本没有人听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还能自顾自地讲下去。
慢慢地,我发现,他讲的每一篇古文都让人感觉那么美。他也会像电视里的私塾先生一样,摇着头带着我们一起读古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每次一上课,张老师都会说“来,小**~~(我的名字),坐到前面来”,他用他那带着家乡味的口音,喊我的名字的时候是卷着舌头的,很滑稽,但却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
听张老师讲课,越听,对他的尊重越甚; 越听,对古文的喜爱越甚。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去跑旧书摊找古文书来读,不料竟能够较为流畅地读下来,不仅是读而且是读懂的那种。
那种喜悦、那种激动,现在都让我记忆犹新;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半白话小说。《官场现形记》、《三言两拍》我都陆续看过。(前一部不记得讲的啥了,后一部一套书共五本,到现在也没看完,汗颜)在那个时间段,我着了迷似的爱上了古汉语。我甚至会幻想着自己身处古代,用那个时候的语言与那个时代的人交流,有时候不自觉地就乐出了声(脑洞有点大啊)。
年少的我,恨不得每一节课都是语文课。语文书看完了,我就开始到处找书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看遍了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每一本武侠小说,当然也没有例外的看完了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我会把英语、数学的书皮包在小说的外面,然后在课上“认真”地学习。为了躲避妈妈的搜查,我还会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偷偷地看。现在想想,恍如昨天。
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我慢慢地开始爱上写作文了,什么观后感、春游的故事、读后感,我一点也不害怕,有的时候还写的刹不住车,总是超过老师规定的字数(这个习惯延续到现在,我也是醉了)。张老师几乎每一篇都会认真地改,认真地写评语,我最盼望地就是发作文本的时刻,有点激动人心的样子。
张老师教会了我两个法宝,让我终身受益。一是看书,到书里去找知识,找快乐,找人生的豁达; 二是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哪怕没有比喻、没有排比,没有优美动人的辞藻,只需要用最真实的语言把自己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就行。
一个好人,一个影响了我一生的好人。
也许时光会变,环境会变,不变的是我对张老师的敬重之情、感激之情。
一名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以师者为榜样,我需自勉。
-
越来越好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4 21:39:44
-
Care of the s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4 07:13:47
-
阿巴巴巴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7 22:20:45
-
笑死我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7 18:31:07
-
ColdRa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12:09:20
-
空谷若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31 23:32:46
-
锂离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9 13:53:47
-
没有感情的AI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9 12:48:39
-
奥利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9 12: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