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狄吞蛋生契,到饮马黄河,秦国都经历了什么
一个蛋孵出一个战国一个帝国
殷商的先祖契,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嫁给帝喾当妃子。有一次简狄在河里洗澡,看到有只玄鸟下了一个蛋,就捡起来吃了,因此怀孕生了契。
秦的先祖大业,母亲叫女修,是帝颛顼的女孙。有一次女修在织布,有只玄鸟生了一个蛋,女修吃了这个蛋,怀孕生大业。
这两则传说,当然都是假的。但我们开开脑洞能发掘不少东西。
首先根据生物学常识,人是哺乳动物,不可能是卵生,而史料对这段上古史的记载也没说是卵生。
其次,知母不知父,大概还有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印痕。
这里补充一条史料——谯周,就是三国蜀那位总是酸丞相的,就不赞成契是帝喾的儿子。他的依据是,帝喾有儿子契,却把首领位置传给尧,这仍然能理解,但契在帝喾死后、尧又死后才被帝舜举荐,时间跨度太大了点——好像有点道理。
好了,上边是有点好玩的题外话,本文聊秦的先祖,回正题。
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叫女华的,女华生大费,大费参与了大禹治水,有功绩。于是帝舜就赐给大费玄玉,又把姚姓女嫁给他。
这之后,大费就帮助帝舜调教鸟兽,因此被称为柏翳。注意了,这两个字另一种写法叫“伯益”,嗯,就是被夏启废除禅让制赶走的那位。因为调教鸟兽有功,帝舜赐姓大费(柏翳)为赢氏——赢秦的赢最早是这么来的。
从柏翳开始,到商朝末年,蜚廉生二子,真正实现嬴氏的“一根藤上两个瓜”,分别为战国赵和战国秦的始祖,大致的谱系是这样的。
这期间赢氏后代中有人在先秦政治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比如费昌为商汤驾车(御,这个“御”值得研究,先秦多个势力的崛起史都跟“御”有关,或者跟养马有关),帮助商汤打赢了对夏桀的决战——鸣条之战。

比如中衍为帝太戊驾车。不过这个驾车是因为中衍长得鸟身人言,太戊听说了就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让中衍驾车大吉,然后中衍就当上了司机。当然,鸟身人言是不可采信的,很可能是这种画风。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中潏,在商帝国的西部边境,保卫西垂。大家都知道,秦国的根本在陕西,在渭河平原,中潏在西垂的这段经历为秦国后来整合西部诸戎播下了种子。
恶来之后,秦嬴之前
蜚廉与恶来,周武王伐纣之后,被拎出来杀了,“奸臣”嘛!
于是上古延续的嬴氏就没落了,先祖的辉煌属于过去,嬴氏需要重新启程,二次创业。
季胜这一支,到造父在桃林塞(仅三门峡陕城区到潼关一带)养马,给周穆王提供了八骏之四,让穆王求仙有成——约会西王母(在昆仑山)、事业有成——平定徐偃父之乱(大概在今徐州附近),立了大功。周穆王就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后以赵为氏。
而恶来这一族,一直到大骆的儿子非子时,才再次进入周王朝的政治舞台。
非子擅长养马,周孝王听说了,就让他在汧水和渭水之间替自己养马。非子养马养得非常好,周孝王很高兴,就打算让非子做大骆的世子来继承祖业。
不过,大骆先前娶了申侯的女儿,有个儿子叫成。正常来说,成应该是合法继承人。
但是,天子的面子不好驳啊,怎么办呢?还是申侯有主意,就跟周孝王讲:早先啊,中潏就是赢氏跟我的祖先骊山女结合生的,中潏保证了西垂的稳定开发;现在呢,我们申氏再和赢氏结婚,一定还会促进西部边境的稳定发展的。
周孝王听了之后,觉得申侯说的在理。但是架不住对非子的喜爱,于是他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自己拿出一块土地封给非子,让他重新续赢氏的祭祀——不愧是天下最大的领主,就是阔!这块土地名字叫秦(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领主也蛮抠的嘛),而非子也被称为秦嬴。
至此,非子就从大骆家族分离出来单独过了。

从陇上到渭河平原:与西戎的殊死搏斗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

也就是说,非子被封在秦之后,满打满算二十年,就发生了周王室衰落的标志事件:国人暴动。事件的结果是周厉王被赶下台,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了一段时间,后边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等一系列事件。
帝国不是一日衰落的,但“国人暴动”后,谁都看出来周王室滚进了下坡道。
中央政权衰落,体现在地方,则是边境的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周王室的西方,西戎首先冒头了。
西戎反王室,尽灭大骆之族。这对嬴秦实在惊险之极,设想如果没有非子封在秦,恶来这一脉这一次不就被一锅端了!
远在秦的秦仲躲过这一劫,却不代表就安全了。周宣王即位后,政局稍微平定下来,就任命秦仲为大夫,让他讨伐西戎。然后秦仲就战死了。
秦仲有五个儿子,其中老大即位为庄公。然后周宣王马上又召集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配了七千兵,让他们继续讨伐西戎,这次打赢了。秦这块立足之地是保住了,周宣王又把大骆故地西犬丘一并封给了秦,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有三个儿子,老大叫世父,是个有志气的,立志要为爷爷秦仲报仇,于是把继承权让给弟弟,也就是后来的襄公,自己则亲自带兵攻击西戎。
然后你猜怎么着?襄公二年,西戎把犬丘围了。世父带兵攻打西戎,结果世父也被俘虏了。过了一年多,西戎才把世父放回来。

再之后,就是申侯与西戎、犬戎联合攻下了周的首都镐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一代。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继位。
而秦因为离镐京更近,又感激周王室的栽培,所以冲在扛戎救亡的第一线。后来周平王东迁,还是秦襄公派兵护送的。
周平王东迁,意味着渭河平原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秦襄公因为救周有功,周平王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又给襄公画了一个饼:“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至此,名号有了,是周天子亲封的诸侯。剩下只剩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西戎手里抢地盘了。这又是几代人的努力。
秦襄公是死在讨伐西戎的路上的。襄公十二年,带兵打到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这个地方,去世了。
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继位。最早还是在西犬丘的西垂宫居住。文公三年,带着700人向东打猎,文公四年,到达了汧水和渭水的交界处,在这里开始营建城池——这是秦在渭河平原打下的第一颗钉子,老秦人从陇上走下,开始开拓渭河平原了。

在这个地方建城,地理上颇有讲究,在两条河之间,是天然的防御,背靠自己的大本营陇山西段,进可攻退可守。
从汧渭之会到饮马黄河
在汧水和渭水这建了一个城之后,秦的扩张一发不可收拾。
秦文公十六年,派兵伐戎,戎人被打败。于是秦文公就接收了周东迁抛下的老百姓,又按照约定把岐以东给周王室,岐以西就是自己的地盘了。
秦文公当家当了50年,长子熬死了,长孙即位,是为宁公。宁公干的第一件事是迁都,迁到了平阳,也就是现在宝鸡市东阳平镇附近。

庄公之后,是武公。听听这个谥号,就知道这不是个好惹的主。
武公大概干了什么呢?向西,灭了邽戎和冀戎,分别设置邽县和冀县。向东讨伐彭戏氏,兵锋抵达华山脚下,在亳戎旧地设置杜县,在华州设置郑县。顺带灭了都城平阳西边的小虢。

至此,秦在关中基本上已经纵横无敌了。而看这张地图,我们应该注意到,华山离黄河已经很近很近了。
武公死后,立其弟德公,德公又迁都了,迁到了雍。德公死后有三个儿子,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三个人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相继即位。
在武公死后、穆公即位前,秦国是颇消停的——要消化吸收一下开疆拓土的成果嘛!
但仍然有两件事值得注意。其一是梁伯、芮伯多次来朝。其二是,宣公四年,与晋战河阳,胜之。
首先,梁和芮,都是黄河西、南岸的小国,“来朝”这是寻求保护来了。其次,河阳这个地方我没查到确切地方,一种说法是在河南省孟州市西,这有点夸张,但考虑到穆公时,一度越过洛阳讨伐郑国,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吧,显而易见,秦在巩固关中统治的同时,扩张的触角已经抵达黄河,甚至继续向东渗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