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虽千万人吾往矣(天龙八部)
雁门关,狂风猎猎,一只闪着獠牙的青狼在山峰哀嚎,和着这首气势磅礴的英雄悲歌。 “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这是《天龙八部》中对乔峰出场的描写。此时仍是丐帮帮主的乔峰没有前拥后簇的帮众,仅仅只是一个穿着普通却气场强大的凛凛大汉。他与段誉拼酒,至酣处,只觉与段誉相投,即使初次相逢也二话不说与他结拜,活脱是那江湖儿女豪爽不羁的作风。然而,丐帮突起变故,潇洒如乔峰,从此却再不能如此痛快畅饮。 丐帮副帮主的死引起的那段陈年旧事彻底改变了乔峰的一生。他,顶天立地的乔峰,竟是一个契丹人,是一个残暴没有人道的契丹胡虏?乔峰震惊之余,更不愿相信如此荒诞无稽的说法。于是,他回故居寻养父母和恩师探寻身世。谁料,养父母与恩师皆于他寻来前刻而惨遭恶人毒手。理所应当,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乔峰顷刻间就成了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一个凶恶该死的狗贼。面对弑双亲杀恩师的罪责,乔峰百口莫辩。于此困厄之际,他遇见了阿朱,在寒意蔓延,众人排挤的世界里给予他温暖的女子。聚贤庄的生死不离,雁门关的五日五夜等候,塞上牛羊的美好约定,使乔峰这个气势磅礴的铁汉生出了柔情千肠。 那为何汉人会如此厌恶契丹?大宋与契丹的多年对峙,连年征战,流血不断,这种种促使了江湖上那些心中怀有家国大义之侠提到契丹便嗤之以鼻,嫌恶的怒骂一声契丹狗贼。汉人对契丹的痛恨已到了“渴饮胡虏血,饿食胡虏肉”才能一解愤恨的程度。正因如此,乔峰才会遭此对待。可到了雁门关的乔峰只看到了那被战争连累的无辜百姓,看到了他们日日惶恐艰难求存。那刻,见证了宋国士兵残暴行径和契丹老汉的奋勇抗争后,一个决心“不以契丹人为耻,不以宋人为荣”的契丹人萧峰诞生了。他顿悟,其实契丹人和汉人除了民族外并无区别。 接受了身世的萧峰只想找出那个大恶人,之后便与阿朱去塞外放牛牧马,自由生活。可世事弄人,镜子湖上,厉掌拍出,香消玉殒,阿朱其姝就此凋落。从此,听香水榭,雁门关上都再不会有一个叫阿朱的姑娘给萧峰一个最灿烂微笑。曾经许下的诺言成了镜花水月,被那场暴雨打散了。 即使如此,再多的苦痛也压不弯这个顽强的汉子,被恶人诬陷,被江湖追杀,养父母与恩师死于非命,如崇山雄伟厚重的萧峰从未放弃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萧峰,一直以来,就是这么一个铁血铮铮的汉子,既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更不会任由恶人平白构陷。就算层层阻挠,他也要排除万难找到这个恶人当面质问。可,为什么,他辛苦所寻,誓要铲除的大恶人竟会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少室山上,萧远山现身,往日真相浮出水面,是他萧峰的父亲杀了他的恩师和养父母。萧峰内心五味杂陈,幸而扫地僧的出现点化了萧远山,这一场历时几十年的风波才告一段落。 依依望去萧峰一生,虽留着契丹血,但长于汉人地,受着传统思想熏陶,他豪迈洒脱,因此在酒楼与素昧平生的段誉酒拼酒后便与他义结金兰。他重情重义,因此才会为了恩人孤身独闯似龙潭虎穴的聚贤庄,以杯酒向过去潇洒作别。他正直不阿,因此在见识了慕容复阴险一面后,会以自己与慕容复齐名称作“北乔峰南慕容”为耻。 所谓丐帮帮主,南院大王皆不过浮华虚名,最适合萧峰的称呼应是一声“萧大侠”!一个不带有等级意味的名词,一个概括了萧峰为人之道的代称。江湖上,称侠者不尽其数,又有多少人可真正担得“大侠”二字?金庸先生借郭靖坦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萧峰尽然,他所操心的是天下百姓。为了天下,他身为南院大王却极力反对契丹的扩张;为了道义,他可抛却高官厚禄求得一死不愧内心。 最后,又在雁门关,一切故事的起点,萧峰阻止耶律洪基继续南侵后,虽兼济天下,但忠君思想仍激发其叛国之感,双箭入心,一代英雄就此陨落。人生如露亦如电,萧峰这一生,无疑充满悲剧色彩。但他最终依旧能在千夫所指中守住了他的心,在唾骂诋毁中在侠道上独行,最终获得了千万人敬佩景仰,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英雄。 这就是萧峰选择并坚持的道,一条虽千万人仍往的高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