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的人一定要有相同的感受吗?|渡仁微刊No.16
文/棉安
0/1
艾米和我说,她有些难过。
昨晚,她看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男主要离开人世了,却为女主打算好了之后的生活,甚至帮她找到能够照顾她后半生的男人。
艾米被故事中的男主角感动,同时也感到异常悲伤,她忍不住告诉在异地的男友,这个故事太悲伤了,想到他们自己就很想好好珍惜。

但男友的反应,让她忍不住哭了出来。
男友安慰她不要难过,男主的心情应该是很满足的吧,在离开之前能够为爱的人做这么多,就会觉得很幸福了。
她叙述着男友轻松的回答,眼泪又在眼眶中打转。
我问她,既然你的男友能够站在男主的角度,说明他是一个像男主一样愿意照顾你、爱你的人,那又为何难过呢?
她点头,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想到如果女主角是自己,会难以接受和男友分开,更别说再嫁给别人,那对两个人来说都太悲伤了。
她以为男友会和她有一样的感受,会为可能的离别而难过,并且想告诉对方,如果是他们,就算男友生病了,她也一定不会离开的。
没想到男友并没有感触,还一直开导艾米不要难过,电影里效果夸张,和现实不一样。
艾米感觉交心的通道被卡住,只变成了眼泪流淌不停。

艾米喜欢两个人一起分享对事件的感受,开心的部分一起感到幸福,伤心的时候一起体会深刻,那种精神共鸣能拉近心的距离,她多希望能和她共鸣的是男友啊。
我问她,这种精神的共鸣的感受主要是情绪的同步吗?
她思索了一会,是的。
想法经过沟通就能相互理解,但情绪有时会受到阻碍。
0/2
出现阻碍的原因是男女在情绪共情方面的差异,这是有研究表明的。
我知道什么是共情,那什么是情绪共情呢?艾米问。
情绪共情,是指对他人情绪的情绪性反应,这种情绪性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
的情绪或可能体验的情绪。
这种反应可以是指向他人的(称为共情关注),也可以是指向自己的(称为个人忧伤)。(戴蒙等,2006/2009)
这么说,女性的共情能力相比较男性更强了对吗?
我既能够感受到电影里的情绪,也容易个人忧伤。(哭哭)
是的,关于情绪共情的性别差异,国内外的研究大多表明女性的情绪共情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共情可以说是天生具备的一种能力,婴儿会因为听到其他孩子的哭声而产生情绪反应。
然而在青春期之前,并没有发现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共情能力的差异性,但到7-14岁的时候,男女之间的共情能力开始出现差异。
女性的情绪共情在从童年向青少年转变的过程中提高了,然后趋于平稳,但是,男性的情绪共情水平一直相对较低,而且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Mestre Escriva et al.,2009)
比如ERPs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对他人的痛苦遭遇产生共情,不论他人与自己有着怎样的人际关系或利益关系。
当女性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游戏中输了的时候,其内侧额叶区域会有一个负波出现,男性只有在自己输掉游戏时才会出现该成分(Fukushima & Hiraki,2006)。
另外,当自己不喜欢的人有痛苦体验时,女性也能有共情反应,而男性却不会有这样的反应(Signer etal.,2006)。
女性不仅更容易产生共情,而且在共情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主观体验也更为强烈。
研究发现女性在加工情绪信息时的杏仁核激活程度高于男性(Domes et al., 2010; Derntl et al., 2010; McClure et al.,2004),尤其是加工负性情绪信息时更为敏感(Kemp, Silber stein, Armstrong, &Nathan,2004; Lithari et al.,2010),再加上女性更多用到了镜像神经去感知他人的情绪(Cheng et al.,2008; Hermans,van Wingen,Bos,Putman,&van Honk,2009),等于提供了客观证据证明女性的主观体验更强烈。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只是由于生理不同而造成的吗”
首先,共情的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先天原因。不仅与睾丸酮和催产素这类荷尔蒙的高低有关,还和两性的大脑在情绪加工方面的差异有关。
其次,社会角色的规范也会影响共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两性逐渐接受了不同的性别角色规范,从而指导他们更好的胜任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位置。
女孩的父母更有可能强调亲社会行为,他们倾向于和女孩谈论别人的感受,特别是情绪感受,会强化女孩要具备注意到他人需要的特质(Coltrane & Adams,2008),明显偏重于共情关注(Hastings et al.,2005),男孩的父母更多强调的则是独立性和探索(Shaffer & Kipp,2009)。
当女性成功地将性别角色内化以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比男性更倾向于表现出对他人需要的敏感,包括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尤其敏感于他人的负性情绪(袁加锦等,2010)。
0/3
第二天艾米又和男友沟通了一次,对于昨晚的事,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男友也坦白道,因为不想让气氛太多悲伤才会那样说,没想到反而让艾米更加伤心了。
悲伤的情绪虽然容易拉近心理距离,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负面情绪容易降低我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
即便这种负面情绪并不是他人触发的,例如交通堵塞或停车罚款所引起的烦恼时,也会用同样的影响。
研究小组(2019)还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记录了参与者在做出信任决定时的大脑反应。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明显抑制大脑中的特定区域(TPG)和其他区域的链接,而TPG是一个广泛涉及理解他人信仰的区域。
所以,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互动,特别是我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

0/4
经过这次的对话,艾米有了很多感悟
1、情绪的出现是真实的,容易共情的特质也是存在的,接纳这个特别的自己。
2、每个人都不同,即便是相爱的人,也会有感受不一致的时候,爱的表达有很多种,不能简单地把爱和感受划等号。
3、尽量不把负面情绪带给身边的人,这是一种温暖的关爱。
在独自一人有情绪产生的时候,记录情绪日记,或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能够很好的帮助到自己。

References:
陈武英. 卢家楣.刘连启.林文毅.(2014).共情的性别差异.心理科学进展, 22(9),1423-1434.
戴蒙,勒纳,埃森伯格.(2009).儿童心理学手册(第6版,第3卷,林崇德,李其维,董奇主持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袁加锦,汪宇,鞠恩霞,李红. (2010).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18 (12), 1899–1908.
Cheng, Y., Lee, P. L., Yang, C. Y., Lin, C. P., Hung, D., &Decety, J.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u rhythm ofthe human mirror-neuron system. PLoS ONE, 3 (5), e2113.
Coltrane, S., & Adams, M. (2008). Gender and families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Derntl, B., Finkelmeyer, A., Eickhoff, S., Kellermann, T.,Falkenberg, D., Schneider, F., & Habel, U. (2010).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pathic abilities: Neuralcorrelates and gender differences.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5 , 67–82.
Domes, G., Schulze, L., Böttger, M., Grossmann, A.,Hauenstein, K., Wirtz, P. H., … Herpertz, S. C. (2010).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reactivity and emotion regulation. Human Brain Mapping,31 (5), 758–769.
Fukushima, H., & Hiraki, K.(2006). Perceiving anopponent's loss: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medial-frontal negativity.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Neuroscience, 1 , 149–157.
Hastings, P. D., Rubin, K. H., & DeRose, L. (2005). Linksamong gender, inhibition, and parental socialization in the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r. Merrill-PalmerQuarterly, 51 (4), 467–493.
Hermans, E. J., van Wingen, G., Bos, P. A., Putman, P., &van Honk, J. (2009). Reduced spontaneous facial mimicryin women with autistic traits. Biological Psychology,80 (3), 348–353.
Kemp, A. H., Silberstein, R. B., Armstrong, S. M., & Nathan,P. J. (2004).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orticalelectrophysiological processing of emotionalstimuli. NeuroImage, 21 (2), 632–646.
Lithari, C., Frantzidis, C. A., Papadelis, C., Vivas, A. B.,Klados, M. A., Kourtidou-Papadeli, C.,…Bamidis, P. D.(2010). Are females more responsive to emotional stimuli?A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across arousal and valencedimensions. Brain Topography, 23 (1), 27–40.
McClure, E. B., Monk, C. S., Nelson, E. E., Zarahn, E.,Leibenluft, E., Bilder, R. M.,…Pine, D. S. (2004). Adevelopmental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brainengagement during evaluation of threat. BiologicalPsychiatry, 55 (11), 1047–1055.
Mestre, M. V., Samper Garcia, P., Frias, M. D., & Tur, A. M.(2009). Are women more empathetic than men? Alongitudinal study in adolescence. The Spanish Journal ofPsychology, 12 (1), 76–83.
Singer, T., Seymour, B., O'Doherty, J. P., Stephan, K. E.,Dolan, R. J., & Firth, C. D. (2006). Empathic neuralresponses are modulated by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others. Nature, 439 , 466–469.
UniversityofZurich.(2019March14).Negativeemotionscanreduceourcapacitytotrust.ScienceDaily.RetrievedMarch252019from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1410133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