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现代文阅读|师出教育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把握文章思路,要注重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也必须找到作者的这条“路”。任何一个文本的阅读,都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简言之,文章的整体感知,就是要求对文章有彻底的理解。
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来说,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形象,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散文、小说中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属于文学作品形象的范畴。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主要考查: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其具有怎样的特征?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社会意义?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有哪些特征?有何寓意?有何作用?
(一)把握人物形象
恰如其分地鉴赏、评价人物形象十分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从叙事中了解人物。正面描写,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来认识人物;侧面描写,从其他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及其对主人公的态度来把握人物;环境描写,从人物活动的环境来发现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如《祝福》中,鲁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我们在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时,就不能不关注文中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在赏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人物放在其活动的环境中去理解。也应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在把握鲜明的人物个性的同时,看他是否代表了那个时期很多类型的人物,从而概括人物的典型意义。如《荷花淀》中代表抗战时期勤劳淳朴、深明大义的中国新一代妇女形象的水生嫂。赏析时,我们必须通过“这一个”来认识“这一群”,这样才会更深广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应注意的问题:把握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鉴赏时,要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的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把握景物形象
了解景物的特征,抓住景物的色彩、形态、动、静进行描写;把握景物的寓意,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到人物通用性,以物写人;分析景物可以表现人物心理,突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表现主题。艺术形象包括人物、意境、意象、语象、物象等多种类型。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主要由语言形式所组成。文学所提供的形象不是视觉形象,而是通过语言层面唤起的想象形象,他不能提供给人们直接的参照,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唤起生活的表象。因此,审视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驱遣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往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进行艺术创造,而文学鉴赏往往以作品为原型,杂取与之相关、相似的东西,在想象中予以补充和强化。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与“空白”结构,给鉴赏者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解读作品,填充空白,分析形象。审视艺术典型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性格、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所寄托的作家的理想信念。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写作基础
写作基础
【写作概述】
写作基础知识
(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作者的认识、分析、研究和提炼后,以文字为媒介给予能动反映的过程。它是一项创作性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精神劳动过程。
写作具有以下性质:(1)它是抒发感情的渠道;(2)它是表达思想的手段;(3)它是正确思维的工具;(4)它是交流信息的媒介。另外,写作还具有陶冶、告知、沟通、宣教等功能。
(二)写作的特点
1.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作者的能动思维过程。
2.综合性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高级智能活动,它对写作主体的素养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要由思想认识、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审美观念、语言技巧和才情禀赋等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好的文章就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3.实践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实践是构成写作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首要条件。
4.创新性
创新性即创造性,是写作的重要特征。优秀的作者正是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念去寻找新的事物,不断探索与新的内容相适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写出富于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常用文体写作】
新闻文体类
新闻文体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其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经常使用的消息、通讯和新闻特写。
(一)消息
1.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2.消息的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2)内容新鲜,有价值。
(3)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3.消息的分类
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以及各项建设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文体。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2)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3)综合消息。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4)述评消息。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求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祝愿还在努力的你们,一定忠于自我,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