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师出教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句子】
一、句子的类型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叫做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一)陈述句
陈述句就是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简称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可以分为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三种形式。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例如:
1.肯定句:昆明的春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否定句:明天不会下雨。
3.双重否定句: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的。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疑问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例如:
1.是非问:你确定你可以做到吗?
2.特指问:今天是星期几啊?
3.选择问:喝点咖啡还是茶?
4.正反问:你压根就不想去,是不是?
(三)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祈使句主语常省去。
1.表示命令、禁止。例如:
禁止吸烟;
不要大声喧哗。
2.表示请求、劝阻、商量、建议等。例如:
请等我一会儿;
您帮帮吧。
(四)感叹句
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情绪,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例如:
这件衣服真漂亮啊!
天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根据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的规定,它们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句号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句号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问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三)叹号
叹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你给我出去!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逗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顿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把握文章思路,要注重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也必须找到作者的这条“路”。任何一个文本的阅读,都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简言之,文章的整体感知,就是要求对文章有彻底的理解。
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来说,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形象,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散文、小说中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属于文学作品形象的范畴。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主要考查: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其具有怎样的特征?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社会意义?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有哪些特征?有何寓意?有何作用?
(一)把握人物形象
恰如其分地鉴赏、评价人物形象十分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从叙事中了解人物。正面描写,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来认识人物;侧面描写,从其他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及其对主人公的态度来把握人物;环境描写,从人物活动的环境来发现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如《祝福》中,鲁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我们在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时,就不能不关注文中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在赏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人物放在其活动的环境中去理解。也应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在把握鲜明的人物个性的同时,看他是否代表了那个时期很多类型的人物,从而概括人物的典型意义。如《荷花淀》中代表抗战时期勤劳淳朴、深明大义的中国新一代妇女形象的水生嫂。赏析时,我们必须通过“这一个”来认识“这一群”,这样才会更深广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应注意的问题:把握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鉴赏时,要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的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把握景物形象
了解景物的特征,抓住景物的色彩、形态、动、静进行描写;把握景物的寓意,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到人物通用性,以物写人;分析景物可以表现人物心理,突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表现主题。艺术形象包括人物、意境、意象、语象、物象等多种类型。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主要由语言形式所组成。文学所提供的形象不是视觉形象,而是通过语言层面唤起的想象形象,他不能提供给人们直接的参照,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唤起生活的表象。因此,审视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驱遣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往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进行艺术创造,而文学鉴赏往往以作品为原型,杂取与之相关、相似的东西,在想象中予以补充和强化。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与“空白”结构,给鉴赏者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解读作品,填充空白,分析形象。审视艺术典型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性格、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所寄托的作家的理想信念。
奋斗
我们将未来赋予了最美的期望。恰如诗歌般美妙,乐曲般空灵;
我们不甘于现状,努力拍打羽翼,誓要穿梭考编的题海,一睹教师的风采。
我们奋斗着前行,抛洒着热血,追求波涛骇浪般的勇往直前,
吞没拦路的巨石,磨平世俗的尖锐。我们终要有个尽头,伴着夕阳晚霞,
回归平淡,享受恬静的时光,隐去了锋芒毕露,褪去了一张张面具。
那般真实的我们,才是我们的向往;当云散风静,又是一种骄阳万丈。
后来,我们真的看淡了所有,才知道那是我们奋斗的一生
师出教师招考命题研究中心
师出教育愿选择阳光下最美的职业的您2019年考编上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