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办法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郑也夫在《论文与治学》提的深度访谈办法,第二部分是陈晋在人类学方法课上分享的深度访谈经验。觉得都很直白、实用。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郑也夫)
一、赢得机会
赢得机会不外靠两点:一是利用你的关系;一是没有关系可找了,打“遭遇战”。培育出职业癖好,即能够感知、洞察到你所关心的哪些材料在哪。平时要敏锐地、有意无意地注意你的朋友,有什么人际资源可供你利用。
二、学会聊天
聊天其实是非常有普适性的找乐子的方式。除了开发性格之外,还要注意心灵,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总能拿出朋友的姿态,所取的姿态不要高人一头。从内心做起,尊重人。按众生平等的理念去行事,事情就好办多了。
三、正式与非正式谈话
非正式的优点在于真实性可能比较大,他人无意识就告诉你了。正式的优点是高效,但需要通过一次、两次不同时间的采访以及对不同对象的采访,相互对照,判断有些话是不是不实之词。
四、访谈前的准备
调查前要做文献综述,做点案头工作。通过文献,会在你脑子里形成一些问题和方向,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能掌握一些术语和行话更好。准备的问题要反复想,牢牢记住,尽量像聊天一样,一掏提纲就出了隔阂,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那样。
五、提问的技巧
- 问题要精心准备,简短,不要很长。
- 不要用形容词,用客观事实。如“您经常去咖啡馆吗?”多久算经常,所以这不是个好问题,包括问卷中的措辞。如出生年月,有的算阴历,有的算阳历,问得准确些并不浪费时间。
- 提问题绝对避免提示答案,一定不要对问题作出诱导。慎重考虑是问“是否”,还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开放的还是选择的。自己要考虑清楚,要争取能够顺着这个问题的逻辑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谈话的结构。有了内部结构后,顺着这个问题往前递进,或者转折一下,这样的谈话就是有趣的。
- 学会倾听。沉默一会儿不要紧。
- 善于追问。一,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有时候你说不明白,其实给人一种高位,自己取低姿态,对他心理是有好处的。二,倾听的过程中,你感到这是有兴趣和有价值的地方,可以不断地在细部上发问,将谈话在这一维度上向深入推进。追问,就是给被采访人一个解释的空间。
- 切记:采访完了立即整理,有价值的细节都要写出来。绝对不要耽误时间,因为信息的丢失与时间的伸延是成正比的。我还建议大家不仅要整理出来,最好还要打印出来,因为你要根据整理出来的东西考虑下一步的采访,提出新的问题,向深入进展。
六、保持联系,顺藤摸瓜
结束采访时为再次采访做铺垫,留下联系方式、通讯方式,跟他保持友好的关系。
人类学方法(陈晋)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到底在哪,同样面对数据,区别在于数据的质量。访谈是为了让我们有质量更好的、细节更丰富的数据。如果你需要人们解释他们的回答,或者举例,或者描述他们的经验,那么你就得依赖于深度访谈。不过田野工作不只是访谈,调查者不要以为自己通过说话与访谈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进入田野前的准备工具
纸和笔仍然是最可靠的工具,帮助你和访谈对象迅速进入状态,体现专业度。实地调查随时带纸和笔。不要用手机,它会发光、没电、分散采访者和访谈对象的注意力。可以用摁按的笔,防止弄丢盖子。准备硬皮本(你并不是常常有桌子;抗风)、小巧(方便携带)、双页翻页本(方便索引和回溯)、可替换内页等。
-从提问到倾听
访谈关注的是被访者对自身经验和他们所处世界的理解,不是回答问题,访谈者要避免不断提问,倾听比提问更重要。谈有明确指向的话题。
-从日常对话到深度访谈
从简单和普遍的问题入手,但不要说太多。
-从受访者(interviewee)到谈话伙伴(conversational partner)
1、不要设想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不说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是共同在对话。需要理解,而不是意见、判断、选择。重要的为什么作出这些判断,如果没有解释,去问解释!以及问自己,如何诠释受访对象的诠释。
2、响应式访谈依赖于访谈者和被访者之间的私人关系,牵涉跟信息的交换及对被访者有危险的信息,访谈者因而面临保护被访者对伦理责任。不仅如此,访谈者占用了被访者的时间、经历、情感及创造力,应该回馈以忠诚与保护。这段关系里包含了个人责任、伦理、义务,访谈者没有任何理由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访谈的质量并不靠隐私数据的精准来衡量的。
3、生态访谈(ecological)。受访对象付出了时间,你的忠实、诚信和不浪费的态度是最起码的尊重。
4、访谈者的个性、风格和信念都会对访谈产生影响。访谈者和被访者的关系即便短暂,也是有意义的。由于在谈话中扮演重要角色,访谈者要对自己的观点、经验、文化定义乃至偏见等,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从静态研究到响应式访谈
访谈是一个随时会变化的过程,要探索正在听到的东西,而不是在访谈之前以为的东西,不要急于回应与回答,听完再修改问题、改变访谈进程。(实时的发散的过程)
-保持连贯性
连贯性指的是访谈进程、叙事、逻辑。一定要有开头和结束,越连续效果越好。不断书写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梳理。
*并不是指连续说话。
*保证设备不宕机。(如录音笔、照相机、手机)
*不要让受访者在工作环境下与你聊天。
-寻求叙述和故事
故事可以不断被丰富,抓住细节。
-记录(录音、拍照和笔记)
关于记录的技巧:倾听时不停地书写,没东西写可以写一些废话。注意,你不只是在写作,你更是在肢体表演。让受访对象感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他就会对你说更多。
-从简单问题入手,表达同情性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宽泛普遍的问题上回答“是是是!”先切入,表示同情和理解。
你最好设计了一系列这样的问题,作为调节。
-提出尖锐的问题
在采访的后半段,当你感到受访者有些疲惫了,可以提出一个和他大相径庭的观点。有时候你也要说“不是!不是!不是!”
-适当地留出空白
沉默是正常的。在沉默里停顿、思考、休息,不要破坏互相思考的过程。你,要,摒,住!
一般一个长问题,一个短问题,留白,然后再问一个长问题。像音乐一样,长、短、停。
-结束访谈并保持联系
尽可能回访!
*最后一些小贴士:
1、注意坐位(坐的姿势与位置)
2、表情管理(太投入的时候也许会忘了自己的表情)
3、访谈者也许需要调整访谈对象和地点
4、要意识到自己经验的有限(不要随意判定和提问)
5、访谈不是要去说服谁
6、推荐书目《质性访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