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张载》:诗化语言的典范之作
《大儒张载》:诗化语言的典范之作
2017年04月14日11: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宏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语言这一特定载体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传递思想,传播文化,润泽心灵,给人带来特有的精神愉悦。
近期,读杜崇斌先生的新作、长篇小说《大儒张载》,让我在阅读中走近大儒,仿佛享受了一场文学、儒学、历史乃至文化的盛宴。杜先生的作品以诗化语言著称。
因此,今天,我郑重推荐青少年朋友阅读杜崇斌先生所著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

黄天顺先生称其文字纯净、诗意、唯美,这一评价恰如其分。现代白话文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句法结构等深受西方语言影响,大量西方小说译著的语言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很多作家作品的语言也不自觉地流露出现代汉语西化的痕迹。但杜先生作品的语言可以说是纯正的汉民族共同语,明白晓畅,纯净优雅,不雕琢,不搞怪,不佶屈聱牙。
如写景兼叙事的文字——“稻花飘香的季节,他会跑上绿草茵茵的河堤,看蓝天白云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在微风中泛着波浪。当柑橘成熟的时候,他(小张载)会突然跑到飘香的橘园里,风吹过,一树一树金灿灿的橘子在绿叶中摇曳,欣赏不够满园的诗情画意。有时候他坐在河边读书,会欣赏渔民们一边在涪水中打鱼,一边放声歌唱的情景,他会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有时候也会哼唱上一两句渔歌。夕阳西下时,他望着渔民们,心想那江中的情景,真恰似家中挂的那幅‘渔舟唱晚’的水墨画。”(小说第二章,第10页)
又如:琴声仿佛从渺远的天外而来,叮叮铮铮的,时而悠扬舒缓,就像青青草地上的阳光,像月光下清泉从白石上流过,又像三月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时而高亢而急促,像疾风吹过松林,像瀑布从悬崖上跌落,像铁骑突出刀枪铮鸣;时而低回婉转,像星夜的流萤,像儿女的私语,像落花时节的忧伤。(第四章)
这样干净简练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是青少年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本。人物对话也是如此。宋人的口语表达方式自然与今人不同,在用现代口语讲古人的话时也注力求典雅精准,绝无现代口语中的浮躁溜滑之气。
对张载青年时期爱情经历的描述,也唯美典雅,不落流俗,不故意半遮半掩以求“别样趣味”。语言风格正与小说主人公的大儒风范相契合,凛然正气,不染纤尘。
小说也为青少年学习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文章提供了范本。小说以张载的生平为线索,记述其童年经历、少年丧父、青年求学习武、壮年为官勤政及讲学著书立说等,一线贯之,不求线索庞杂或意识流或魔幻派,人物的每一段重要人生经历都可以作为独立中篇或短篇来读,每一段都结构完整,人物立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层次明晰。
正如李国平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的,这本书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且书中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张载同时代的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张舜民、程颐、程颢、邵雍等一大批大诗人、大文人、大思想家的风采,还可以领略到范仲淹、司马光、文彦博、王安石、包拯、吕大防、范纯祐、赵瞻、狄青等政治家、大将军的精神风貌,书中还有关学与洛学、濂学、新学等学派的思想交锋,有“澶渊之盟”“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政治大事与图新改革,有对张载“关学”核心思想的精确而又通俗的诠释,有借书中人物之口对历史文化名人的评述,有对《周易》《道德经》《孟子》《大学》等国学经典的解读……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学术气息浓厚而不深奥。
好书《大儒张载》,狼老师期待与你共读。 —————————————— 作者简介:徐宏昌,网名狼牙月,教育工作者,花开远方教育集团(天津)教研室主任,负责远方课程研发、升级、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及全国远方文学学员统考等工作,在公立学校教学16年。

文一崇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新闻:作家杜崇斌应邀在怀德大书房讲授关学思想 (1人喜欢)
- 【书评】《大儒张载》:历史、哲思与人文精神的交响 (1人喜欢)
- 在历史与哲思的交响中探寻人文精神的深度——评《大儒张载》 (1人喜欢)
- 读《大儒张载》,感悟横渠四句 (1人喜欢)
- 穿越千年的景仰——读《大儒张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