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生病》

读《我们为什么生病》——从进化论角度探讨疾病的产生
从我们接受医学高等教育伊始,甚至是从我们小时候看课外科普读物时,我们就被反复告知:人体种种疾病的产生原因,无外乎与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有关,机体有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保护我们的不受疾病的困扰。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似乎也符合当代科学的主流要求。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被反复灌输只相信实验科学的传统教育,以至于他们在疾病原因的探求上对进化论思想包括适应论和自然选择思想有长期的排斥,而本书的作者则认为探寻疾病的进化史对医学的研究是有实际价值的。
这本书从进化论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疾病、物种进化、人类传染病、病原体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进化、机体的创伤和修复、机体生活环境存在的毒素、人类基因和疾病、机体的衰老、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机体过敏反应、癌症、人类两性与生殖和精神病。本书开头作者便提问到“在我们这个设计得十分精巧的身体上,为什么还留下了这么多的弱点使得我们要遭受疾病的痛苦?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既然能够塑造出像眼球、心脏、大脑这样精致灵巧的器官,又为什么没有安排好预防近视、心肌梗塞和老年痴呆这类疾病的措施?既然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好几百万种异种蛋白,为什么人们还要得肺炎呢?既然在DNA的双螺旋形结构上对一个成年人的亿万个细胞的设计编码都十分可靠地登录在卷,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重新长出一个手指来更换受伤或残废了的那一只呢?”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白疾病地产生原因包括近因和进化史原因两类,当近因与进化史原因对疾病地解释仔细、明确地区分开来之后,生物学地问题将更加有意义。比如对于人体遗传物质DNA,近因研究受精卵DNA上面的信息发育成人的规律,进化论的解释所要阐明的是为什么这一小片DNA特地专门规定了这种生物性状,而我们又为何独有编码这一种结构的DNA而不是另外一种。再比如人的味蕾,近因解释是它的构造和化学,怎样检测到咸、甜、酸、苦味,怎么把这些信息转变为经过神经原传送给大脑脉冲的;而进化史的解释则要说明,味蕾为什么只检测咸、甜、酸、苦,而不检测其他的化学特性,检测这四种化学特性对于具备这种能力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有些什么帮助。
近因所解答的是“什么”和“怎样”——是关于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进化史方面解答的是“为什么”——是关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大部分医学研究是寻找近因,解释机体的某些部分怎样工作,或者某种疾病怎样打乱了这一正常功能。生物科学的另外一半,则试图解释为什么以及怎么会是现在这样,这在医学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是,从进化史的角度去研究疾病,能够了解生物设计定型过程所造成的对疾病的易感性的历史根源。机体设计定型方面显而易见的缺陷,同自然界的一切事务一样,只能通过近期原因和历史原因两方面的研究才能充分予以理解。
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物种经过亿万年的不断进化,才变成今天的形态。这期间,起到决定作用的则是自然选择,许多物种因为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有些物种内可能出现某一突变而使个体存活的可能性增高并且能够通过繁殖而使突变基因遗传下去,而最后存活下来,逐渐演变为优势种群。对人类来说,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人体的器官、功能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不断改进,最终形成现在的比最精密的机器还要精细、比运行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先进的机体。但是,与人类进化的漫长相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微小生物的进化时间几乎微不足道。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尤其是近百年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几何式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给人类带来了疾病,而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这些疾病人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进行适应性的进化才产生的。例如人类心血管疾病,古代人们食物以谷物粗粮为主,对脂肪的摄入并不多。再比乳腺癌,因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成为现代女性最高发病率的癌症。人类的某些基因可以导致疾病,却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之中保留了下来,这是因为这些基因在接近于自然生活的条件下并不致病,当人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却能致病。例如近视基因,在古代很少导致近视,而在现代却因为做大量近距离的文化工作导致人产生近视。而相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病原体的进化则是产生疾病的另一大原因。无论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物与宿主还是病原体与机体,他们之间的进化像一场军备竞赛,自然选择会淘汰失败的一方。在这种机制下,微小的病原体飞速进化,他们往往二十分钟就繁衍一代,而这种速度人类远远达不到,但是人体系统复杂而又完善,拥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当一种新的细菌或者病毒出现而免疫系统又无法解决时,往往会出现疾病或者导致机体死亡。上世纪弗莱明从霉菌内发现了青霉素,几乎能够抑制大多数细菌,而十年之后便有新的耐青霉素的细菌出现,科学家们发明了耐酶青霉素,而后又出现抗甲氧西林细菌,细菌和病毒的进化远比其他物种快的多的多,人类的疾病也往往因感染而产生。
除此之外,作者认为许多机体的变化包括疼痛、呕吐、发热等是机体的防御措施。当机体损伤时,机体神经冲动产生的痛觉提醒人们远离危险避免机体继续遭受损伤。如果机体对疼痛不能产生反应,那么这个人最多会活到30岁。进化论的观点认为,植物为了使种子传播,产生果实吸引动物进食,而当种子尚未成熟达不到传播的条件时,果实会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变得又涩又苦。而对人类来说,对含有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物品会产生厌恶性的气味或者呕吐的感觉防止因为食用而感染或中毒。当机体逐渐发育成熟时,对毒素的敏感性则减弱,也就是说当人处于婴儿状态对毒素最为敏感。女性在妊娠时会有呕吐反应,这时候男人眼中的美味羊排在她们看来恶心之极,许多人甚至向医生寻求止吐药,然而呕吐是一种保护措施,呕吐提醒怀孕的女性注意饮食,许多食物含有的化学物质对成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却会对婴儿产生毒性。机体发热是调动机体细胞对抗病原体,而过度的使用药物则会对机体造成坏的影响。
作者在本书中介绍疾病始终是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出发,其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非常明显,即让读者从进化论的观点认识疾病并且呼吁科学家重视进化论在现代医学的作用,认识到进化论在人类疾病的研究具有实际价值。虽然作者在本书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虽然本人也是一名大三医学生,但是读到某些章节时仍感觉十分吃力,为此,自惭形愧、学艺不精之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学医之路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阅读本书或许会有不少的收获。
-
北极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18: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