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的帝王绿翡翠扳指看看你手上的是不是
藏品类别:玉器
藏品名称:帝王绿翡翠扳指
规格:内径:21mm
关于扳指的作用介绍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e,读音同“射”)。《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考其源,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其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本是辅助习武的扳指,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在清代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关于翡翠一般认为到了晚清才开始使用,其实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翡翠作为地方贡品即已进入清宫内廷,而根据纪晓岚(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翡翠因其美丽和稀有,在干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间就从鲜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跃成为价值超过和阗美玉的“玉石之王”了。观如今收藏于各处博物馆中的翡翠材质的宫廷摆件及玺印等,无不是制作极其精美的佳作,足见当时对翡翠材质的重视。

帝王绿翡翠扳指的主人清代大太监李莲英
帝王绿翡翠扳指的主人李莲英(1848年-1911),直隶河间(今河北),深得慈禧宠信,由梳头房太监升总管太监,赐二品顶戴,在宫中五十余年,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慈禧死后出宫。其墓占地二十余亩,随葬品均为奇珍异宝。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莲英是由慈禧起的名,他是晚清朝廷中的太监总管,陪伴西太后慈禧50余年,深受慈禧宠信,因而权倾朝野、家财富甲天下,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李莲英在宫中的50余年间,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慈禧死后出宫。

此扳指通体光素,琢磨细腻,绿色鲜亮浓艳,水头好,表面浅雕菱角,颜色现均匀的浅水绿色,造型规整,线条干净俐落,光泽圆润,灯照下去,基本全透,显得极为高贵精美甚是罕见,是翠中佳品。极具收藏与投资价值。
投资有风险,入手需谨慎,藏品出手应找正规渠道,理性收藏,理性投资,以藏养藏,方为上上之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