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免一死,那就活到极致
最近把《摇滚莫扎特》连刷了四遍,一遍现场,三遍官摄,最后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真的有毒!
一开始,语言的障碍让人难免有些顾此失彼,看完第一遍的初印象不过是,嗯,有点燃,歌很好听,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它被捧上 “全宇宙第一热门法剧“的宝座。
真正让我入坑的,反倒是现场老航班(Laurent BÀN,剧中饰演莫扎特的宿敌萨列里)低沉而又迷人的嗓音。
当然,演员的魅力只是它万人空巷的一部分因素,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作品足够打动人。
燃爆全场的摇滚风格,超脱洒逸的戏剧质感,切合时代背景又暗藏现代流行玄机的舞台呈现,把你带入剧情的同时又能时不时让你发现一些小惊喜。
女主康斯坦斯聚光灯下的一段独白《妈妈请听我说》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小星星”的曲调,它源自法国古老民谣,莫扎特在此基础上创作《小星星变奏曲》,英国女诗人Jane Taylor对其第一段进行填词,成为今天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莫扎特40号交响曲听上去莫名的有亲切感,因为SHE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正是借用了这一曲调。

一如法国给人的浪漫印象,《摇滚莫扎特》将这种浪漫贯彻到底,不论是描写亲情、爱情,还是莫扎特与宿敌萨列里之间的恩怨纠葛,都别出心裁以一种浪漫的口吻加以展现,就连描绘死亡画卷,也在现实的沉痛中剥离出艺术的美感,呈现在观众面前。
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剧中对莫扎特父母间感情的表达,仅从父亲寥寥几句的台词中,观众便已感受到他对妻子的眷顾。

语言的魅力赋予了这部剧新的生命,那些句句饱含诗意与哲思的动人歌词,似乎给他华丽的躯壳装上了充盈的灵魂。
将剧情与歌词反复琢磨一番后,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开始剥落,发现动听的乐曲之下竟是发人深省的哲学命题——
我们怎样活着?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传记片,讲述了音乐天才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从17岁到35岁半生颠沛流离的创作生涯。
而人物背后,戏剧性的张力与暗示让人忍不住拨开层层迷雾,不自觉开始思考,褪去浮华的假面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挑战陈规
莫扎特一家供职于柯罗雷大主教,他的专横跋扈是开篇的引子,强权之下,才华被明码标价,理想成为空谈,顺从中庸似乎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对于世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这样的选择未尝不可。
而天才,似乎总要与疯子联系在一起,他们藐视一切准则,践踏一切陈规,他们的癫狂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日复一日的压迫,才华被弃如敝屣,渴望自由创作的莫扎特只好随着母亲前往巴黎寻找新的出路。
一路喧嚣,一路嘲讽,所有人将莫扎特视为被扫地出门的可怜虫,对他的音乐并未掏出真心。
他的自由思想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束缚,对那些嘲讽他的人,他也一样嗤之以鼻:“让你们的品味和偏见都见鬼去吧“。

他以炽热的理想焚毁镀金的牢笼,对权贵们的堕落腐化和阿谀者们的卑躬屈膝不屑一顾。
或许天才的内心就是这样,纯粹如一张小小的纸,写不下权利富贵,也写不下俯首屈从,唯一能写下的,不过自由两个字而已。
相比之下,世人所求实在太多,既要朱门酒肉,又要明哲保身,所以时常在欲望的泥沼中痛苦地挣扎。
莫扎特的不畏强权是全剧价值观的体现,《挑战陈规》从一开篇便点明他的人生信条:“惟有疯癫,方可前行”,《好事之徒》,《我走过的地方》,《狂人们,站起身》等曲目亦无不彰显他崇尚自由的反叛主义精神。
“你们无法接受我的癫狂,只是因为它太过美好。”

感恩父辈
全剧的一大看点,是莫扎特与父亲之间浓厚的父子之情,莫扎特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演出,年纪轻轻已小有成就。
那些对他所谓神童的赞誉,皆出自父母的悉心培养,他是一颗天才的种子,父母给了他可以肆意生长的泥土。
他的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来自于父母的爱。
在他追求创作自由时,母亲陪着他一路求索,遭受冷眼,为他争辩,到生命尽头依然忧心着他的事业。
在他迷途不知返,陷入女友阿洛伊西亚的狐媚圈套时,父亲来信谆谆告诫,希望他重拾自我,不再重蹈父辈们的覆辙。
在他与康斯坦斯喜结连理,步入婚姻时,一向反对的父亲却给出了最温柔的劝诫——她在这轻浮的人世中弥足珍贵。

在父亲生命的尽头,苦于创作任务却迟迟没有成果的莫扎特急着回家乡照顾这个即将远行的老人,他的友人兼合作者达·彭特对此表示不解——太迟了,时光不会倒流的。
“你怎么能这样说?他是我的父亲,我的所有都是他给的。”
“绝不包括您的天赋,请您三思。”
“天赋?达·彭特,天赋也是他对我的爱赋予的,对于孩子的关爱,对于音乐的热爱,他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家人的爱是莫扎特成长的养分,让他得以在压迫、嘲笑、不被人理解的苦痛中坚定自己的方向而没有被压弯了腰。
如果人人都能提前意识到自己当前所享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恩惠,而不是自大地把这些所谓成长路上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作理所当然,也许可以少一些“时光不会倒流”的慨叹吧。

九泉之下
在曼海姆,一次精心安排的邂逅,莫扎特遇见了他的初恋阿洛伊西亚·韦伯。
她在喃喃低语中出场,暗蓝色的灯光和裙摆似深海,酥软的声音是一张莫大的网,莫扎特的心就此坠入海底。
爱情的来临使莫扎特神魂颠倒,而阿洛伊西亚的爱却并不存粹,她爱的是莫扎特的天赋,爱他对自己歌剧事业的帮助。
与此同时,阿洛伊西亚的妹妹康斯坦兹对莫扎特情愫暗生,被笼罩在姐姐光环之下的她与他们的“爱情”世界格格不入,只能眼睁睁看着莫扎特被卷入这场以爱为名的漩涡中。

两姐妹有一段口舌交战尤为精彩,康的古灵精怪,洛的自鸣得意,尽显二人性格的鲜明,将女人之间的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曲名为《九泉之下》,起初不明白为什么一段争吵的戏码要被安上这样一个深远含蓄的名字,但一想到这部剧想要向观众传达哲思的意图,似乎略有所悟。
生活的繁琐和利益的纠缠常把人变得刻薄,我们对臆想的敌人咄咄嗔骂,时常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而风平浪静过后,似乎这些话变得再难以启齿,漏洞百出。
正如两姐妹一边指责对骂一边又看似悔悟:“何必要这样,我们之间的战争,很快就会烟消云散,随我们长眠九泉。”
一切喧嚣,总会归于宁静。

胜利的牺牲品
剧中最为炸裂的场面可能要数萨列里在听过莫扎特歌剧之后的一段内心独白——《美好的痛苦》。他羡慕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也因此而心生嫉妒。
美好音符带给他一股强烈的冲动,一半欢愉,一半痛苦,激昂的乐曲配上暗黑的表演风格,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他的灵魂在痴与怨中燃烧。
萨列里身为宫廷乐长,一直荣誉加身,饱受爱戴,他相信自己是上帝选中的人,他的天赋就是最好的佐证。
而莫扎特的出现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他的音符相比之下是那么不和谐,他的天赋也显得虚伪而可笑。

萨列里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却仍在战胜对手的渴望中迷失自我,陷入阴谋的泥沼。他与罗森博格伯爵暗中谋划,散布谣言,引起公众对莫扎特的愤怒。
这些诡计让他感到不安,一首《杀人交响曲》再次点明他内心的挣扎,一方面嫉妒将他挟裹,怨恨啃噬着他的内心,而另一方面罪恶的锁链又逼得他难以喘息。
人心就是这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当水与火交融,他拿出匕首割向手腕那一刻,他的灵魂似乎也在挣扎中得到解脱。
正如他最后将自己称作胜利的牺牲者:“在不道德的胜利面前,得不到光彩的凯旋。“

纵情生活
剧末,莫扎特在生命的尽头与萨列里冰释前嫌,一曲《纵情生活》引发了新的思考。
如若死是必然,我们又将怎样?
在蚁垤的《罗摩衍那·阿逾陀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积累都会消减,所有的升高都会坠落,相聚的最后总是分离,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果。”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我们是不是别无选择?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海德格尔的生命倒计时给了我们关于死亡话题的终极答案——向死而活。

人们终其一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却在纷扰尘世的干扰中执着于成败,迷失了自我,如果生命本身不再纯粹,那这意义是否还有其追寻的价值?
在这个生活仿佛被放了倍速的年代,在迷茫与庸碌之间,在平凡与不堪之间,在众多苦难之间,我们仍然鲜活地呼吸,我想这已足够幸运。
我们从小就熟读“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却还是在生与死这个话题上停驻不前。故事的最后,我们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极致解答:
如若死是必然,不如纵情生活
愿我们的欢声笑语,嘲讽了死亡,愚弄了时光。


在摇滚酷炫的外表下,《摇滚莫扎特》用它含蓄、朦胧的表达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初看时一晃而过,再回首意味无穷。
自2009年在巴黎开演以来,在万众的追捧和欢呼声中,它走过了十个年头,它带给观众的欢乐和感动,将陪着它继续走下去。

-
不是嘻嘻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2 17:48:55
-
CT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6 16:13:30
-
Zymot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2 20:36:57
-
晨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1:58:29
-
Dian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6 07:40:46
-
ZIF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5 00:45:01
-
快乐小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4 23:12:47
-
摇滚莫扎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5 23:43:31
-
幼圆不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5 09:17:26
-
观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1 20:16:2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6 22:59:41
-
Lo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6 14:19:21
-
manYǒuManyō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3 00:32:12
-
km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3 23:51:42
-
浑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9 15:37:48
-
宇宙关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8 17:53:15
-
豆友537080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7 14:02:48
-
zenith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8 00:35:49
-
白黑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7 13:28:57
-
philosopher-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3 13:15:09
-
兀自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6 08:59:18
-
摇滚茶花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3 20:00:15
-
云深不知处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1 0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