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记-Trip to Hongkong
3月下旬,我和媳妇儿用了几天的年假,到香港旅游了一趟。这次旅行,算是对香港有了更多的一点了解。这个印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1个港湾,2层巴士,3倍比例,4个商圈。
•1个港湾。 这个港湾,就是知名的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维港港口水深,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从清政府手中抢走了香港以及周边200多个岛屿,看中的就是这个港口的地理位置,可以用来发展远东贸易。如今,这个港湾依旧繁忙,天星小轮穿梭于香港岛和九龙岛的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维多利亚湾的海岸线很长,经过多年的发展,矗立着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和标志性建筑,包括IFC、中银大厦、长江集团中心、香港会展中心等等,楼宇的起伏之间也让人叹为观止。白天,维港这里蓝天白云碧水,小船和万吨巨轮进出海港,互不干扰;到了夜晚,两岸的高楼大厦都灯火璀璨,缔造出“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当然,这次去维港的时候,刚好遇见3条小轮拖动一个kaws公仔,场面之有趣引得众游客关注,次日南华早报也大版面报道了这个事件。

•2层巴士。香港陆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0万,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对比一下杭州的数据,就可有个相对的了解。杭州(包括下属县)的土地面积为16853.57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为980万人。因为香港土地面积稀少,所以,城市的建设都尽可能向纵向发展。这一点,可以从公交车/叮叮车、高楼大厦上看出来。香港的公交绝大部分都采用上下两层的设计,目的就是能够搭载更多的乘客和有更舒适的体验。对于住房而言,又显得相对复杂。在九龙半岛,除了沿着维多利亚港湾一带算是平整地带之外,其他都属于山脚区域。所以,建筑的设计一方面考虑依山而建,另一方面必须在有限的土地区域上向纵深发展。所以,普通的居民楼普遍在30层左右。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好多、楼好高、车好高。
•3倍比例.这次个人出行,实地感受了下香港的生活,算是对香港的物价有了一个"多么痛的领悟"。从消费支出来看,一个大陆游客需要花费3倍左右的成本,才可以维持跟大陆相类似的生活水平。就拿最基本的食物为例,一个普通路边店的一碗皮蛋瘦肉粥的售价为22元港币,大陆的售价在7元人民币左右;一份车仔面的售价为55港币,大陆一碗普通的鱼片面在18元左右;一根玉米的价格为17元港币,大陆的价格在4元左右。其他的港币价格列举如下:番薯管14元一斤,芥蓝20元一斤,莴笋20元一斤,菠菜14元一斤。当然,对于大陆游客来说,挣人民币花港元,当然是心疼的。所以,这次也了解了一下香港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次坐公交,看到了公交车司机的招募广告,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月薪在17000元-21000元港币左右。这个数字,跟香港统计局显示的数字较为吻合。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所有香港雇员的每月工资中位数为17500元,上十分位的月薪在43300元(这个群体有400w劳动人口*10%=40W),下十分位的月薪为9900元。所以,从收入的角度来说,香港雇员的工资也为大陆员工的3倍左右。这个收入比例为预估,会因各个城市而异,但这个比例对于了解香港和大陆的收入、支出水平,有些借鉴意义。当然,补充一点,以上分析包含了全体样本。对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且从事于通讯、金融和保险、地产、研发等行业的雇员来说,月收入会更加高。其中,金融和保险的上25%分位的数字为45500元,其他上述几个行业的月薪上25%分位为35000元。
•4个商圈。除了繁荣的经济和繁华的风景之外,香港吸引人的另一个优势就在于购物免税!关于这个优势,还是一个海港城的销售员跟我说的。她说,在香港,所有的购物都是不收税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商场里看到很多的代购-化妆品、药品、包包、手表、黄金珠宝等等。因为不收税,外加港币和人民币之间有0.85左右的汇率,所以,相比于国内,这就相当于裸价再打了85折。香港有4个非常知名的商圈,包括尖沙咀、旺角、中环、铜锣湾。 知名的商场有海港城、DFS环球免税店、崇光百货、时代广场、朗豪坊、太古广场、置地广场等等。这些摆着琳琅满目商品的商场们,满足着扫货党们强烈的需求。
当然,以上也只是短暂几天出行的感性层面的认识。对于香港“理性层面”的认识,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比如香港的贸易、金融、地产发展史,李嘉诚、郭鹤年、包玉刚和几大财富巨头的个人奋斗史,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更多的研究这些,对于香港之所以能成为现如今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对于日后它将作为更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