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多底嫩不必看,亮化水头方可赌
好坏由不得人,许多翡翠自形成后,受地壳外动力作用,经过风化和长途搬运,其表面会出现裂纹。玉石的裂有多种,最致命的是可能将石头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几的平行大裂、通天裂、交叉裂,这些大裂极大地影响了玉石的使用。

亮化水头方可赌。
所以在审石头时就要注意,有时看起来是一大块料,细看已经被裂破坏成两块或者三四块了,更有一种裂是随着绿色生长的,叫随绿裂,色到哪里,裂到哪里,即便有好的色,也被裂破坏得不能制成大器。一有裂,价钱就下滑,裂一多就不要赌了。
底嫩指的是许多玉料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及受压大小的不同,再加上石质的原因而形成玉料质地不扎实。底嫩通常就是对一些低档的诸如萝卜地子、芋头地子或者石灰地子(有时也包括蓝而带灰的莴笋地子)的称呼。这些玉料质地较差,不是不能做物件,而是增值不大。

裂多底嫩不必看,解开后,只能做一般物件,赚头不大。
在本诗歌作者所处的年代(约在清朝咸丰年间),运到腾冲的玉料很多,好的也不少,一般的玉料价钱不高,做的物件也不值钱,人们在看石头时,多用一片铁皮挡住阳光,看光透进玉石的程度,透光好的叫亮化好,透进光极少或者不透光的叫底木或者底干,出不了好料。
亮化的玉料一般透明度较高,解开的料子种好,琢成的器物价就高。亮化又解释为透明度或者水头,水头好即透明度好,属于玻璃种、冰种,最少也是糯化种料。这样的料子当然值得买,文中的"赌"字即购买的意思。
在选择和观察翡翠原石的时候,凭借的是对翡翠的多方面观察和思考,统称“相玉”。
“相玉学”是近五百年来,经营玉石翡翠的云南滇西人凭着中国文化意识发明出来的一种对翡翠玉石的砂发皮壳、内皮雾、玉肉的颜色、毛病和厂口区别的优劣判断的学问,在这点云南的玉石商家团结一致,为翡翠界做出了卓越的知识贡献。这些宝贵经验,在保守的旧社会,只是单传亲传,严防外传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如果见到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环状块状等有规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现象,就说明原石局部受到了方向性的动力变质与热液蚀变作用的共同强烈影响,其内部有可能释放铬元素而致绿。翡翠表皮是翡翠原料在演化过程中风化作用形成的。经实际总结,翡翠表皮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色。
皮的颜色的形成是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铁的氢氧化物渗透到翡翠皮面的细小微裂隙中,再与表皮下正在氧化的杂质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至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地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绺的多少。

如皮上表现致密细润,通常显示其内部透明度好杂质少。
皮表面表现为不明显之苔状物,常反映显示其内可能有绿。
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显示其内裂绺多,质地疏松,水差。
再者翡翠皮上颜色变化大,且有黑癣之类的条带斑块者,就应该有绿出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