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制”第一任君王
夏朝的建立者是上期讲过的禹,今天给大家聊聊中国第二任君王——禹的儿子“启”。

启
在经过禹整体的经营下,之前氏族社会的制度这些已经取消的差不多,只留有领导人的上任还得需要高层的商量一致决定,建立了比较人性化的朝代。
在禹即将退位的时候呢,夏朝正处于社会大发展时代,才人辈出,禹与大臣商量决定了让当时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的

皋陶继位,但还没等到那一天皋陶就死了,益跟启这时就出现在继位的名单上了,启虽被提名,但功绩没法跟益相比只能作罢。

益是较得民心的一位人选,首屈一指的是助禹治水,更在禹当位期间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
但是在禹死后又有了变故:
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一,禹死后传统观念已经被新的价值观所取缔,百姓觉得禹的儿子肯定比益更具有权威也更有能力(百姓肯定跟高层没想到一块),所以也并不拘泥于因为是禹的儿子所以不能继位。有的地方也有记载说启继位后,益作为夏王启的卿士,地位只在夏王启一人以下,几年之后才病死。
二,禹死后启便发动了对政权的争夺战争,用各种手段夺得王位。
反正,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君王。
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正式开启。
甘之战

启继位之后,举行同盟来确认自己的政权,这时就响起了不同的声音。
有扈氏是当时比较大的一个部落,或许是觊觎启的政权,或许是不服于启的统治,或许是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不满,拒绝出席,启以“恭行天之罚”名义出兵打败了有扈氏。
后期以为自己夏朝的政治统治已经牢固,开始"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
我有想过写个总结但还是准备放在后面,害怕这会写的人物比较多名字也比较绕,所以写完夏朝后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