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和婴儿如何互动游戏
妈妈们不仅是宝宝从小到大的守护神,更是他们从小到大的好玩伴。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宝妈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带娃的路上,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扮演的是宝宝朋友的角色,和孩子们平等交流、一起玩耍,开心陪伴他们长大,这样才是科学的育儿观。在悉心照顾宝宝的日子里,平时除了要喂养宝宝之外,还要和宝宝做一些开心的娱乐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发育。

在2010年美国教育部交流与拓展办公室出版了名为《父母之力》 的指南,提到1岁以下孩子的需求
·爸妈或者看护人能带着爱意及时回应宝宝的哭闹;
·能感觉安全和舒适;
·能听到并发出声音;
·能四处移动;
·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
·能安全地玩玩具。
总结一下,和1岁以下宝宝玩的重点就是及时回应、鼓励宝宝自己玩以及制造安全的环境。同时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脾气不同,生长年龄不同,他们对于事物的专注度也会不同。有时候,一个游戏他们能玩上二十来分钟;有的时候,可能玩上四五分钟就转移注意力了。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他进行互动,不用一味强求他必须要做什么。
前三个月
刚出生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在他们醒着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触觉、视觉(虽然他们现在还只能看到很近的东西)、嗅觉、和听觉的发展。对于小婴儿来说,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才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请一定要多一些耐心。
微笑喂奶
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认真地注视宝宝,微笑着和宝宝四目相对,能培养起你们最初的亲密关系:宝宝的视力刚好能让他在吃奶时看清妈妈的脸,多么神奇!
模仿和及时回应
不论他发出什么声音,都模仿他发出的声音及时回应他,能鼓励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有一次小萌发出「唔」的声音,一旁的萌爸竟然也在睡梦中「唔」地回应了小萌。
说说正在做什么
只要在和宝宝互动,例如洗澡、换尿布、脐带护理等等,都向宝宝描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此刻的想法。不要认为宝宝听不懂所以就沉默,从出生开始,宝宝所听到的声音都会成为他将来说话时的素材。
练习趴着抬头
这个月要让宝宝多趴着(大概3-5分钟),从一分钟逐渐增长到十分钟左右,锻炼后颈的力量。小萌经过萌爸的特训,在月子里就能从仰卧翻成侧卧了。
衣柜漫游奇境记
是时候把衣柜里各种颜色的羊毛衫、牛仔裤、棉质衬衣、丝巾、针织衫、格子裙、等等材质的衣服拿出来给宝宝感受感受了。抱着宝宝,让他的手和脚轻轻的拂过这些衣服,有助于增强他们在触觉上的体验。尽管这个时候他们只是一脸懵圈,但再过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他们总是想要去摸一摸,例如圆珠、刺绣、凹凸的圆孔、等等类似的东西,开始他们自主的探索。
4-6个月
宝宝在这个阶段光能准确地追随移动的物体,头抬得更高啦。能发出变化的元音,例如「a-o」,开始有痒痒肉啦,能展开双臂希望被拥抱,喜欢喷口水和吐泡泡,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回应。
动物声音
宝宝开始发出各种声音,爸妈们也可以给宝宝更多的声音来源,比如游戏「动物声音」:小鸭子,嘎嘎嘎;小小鸡,叽叽叽;小羊羔,咩咩咩;小狗狗,汪汪汪;小猫猫,喵喵喵……爸妈们可以自创各种动物和大自然的声音,以童音的方式朗读,这些有意义的声音会让小家伙笑得咯咯咯。
我要抓住你咯~
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有了一点点“期待”的意识。爸爸妈妈们可以装腔作势的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去亲亲他的小脸蛋,或者去挠他痒痒。边这样做的时候,边配合着表情告诉他自己要干什么。
坐和倒下
可以让宝宝坐在沙发的拐角处,注意清除周围不安全的硬物,然后尽可能地垫上各种抱枕和枕头,让宝宝安全地练习坐-倒的过程。在双手拉宝宝坐起来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数「1、2、3」的方式,让宝宝有所准备,拉坐的过程可以放缓,既锻炼宝宝的肌肉力量,也能让你们俩都开心地笑个不停。
拍手
我还喜欢让小萌看拍手,然后抓住他的手,教他玩拍手的游戏,都是非常有裨益的。当宝宝望向一个物体,立刻告诉他物体的名称,这种由宝宝引起的学习机会,能让他更好地把物体和名字对上号。
7~9个月
宝宝基本上已经可以坐的很稳了,能爬,手的抓握能力提高,能扶着东西慢慢站起来,能自己用拇指和食指抓小块食物吃,用杯子喝水,能发出声母和韵母组合的声音(ha,da,ba,ma,di,mu),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能用邀请大人来一起玩,能通过词联想到形象和图片,开始认生,面对陌生人会紧张。
爬行
选择一个柔软的玩具或者安抚毛巾,放在宝宝面前,吸引他往前探身抓取。避免倒下时碰到宝宝的头部!萌爸曾经把宝宝放在自己胸前坐着,结果宝宝向下倒时重重地撞在萌爸额头上,两个人的额头各起了一个大包。
宝宝为了够东西,会从坐姿逐渐往前探出身体,变成趴着,最终变成准备爬行的姿态。
宝宝最初的爬行非常有趣,爸妈们可以拿起手机录下视频。我家小萌最初只是往前扑,他圆滚滚的肚子撑在床垫上,手用力,但是还不会用脚爬——所以尽管他一直试图往前扑,结果却一步步往后挪动。
等到宝宝的肚子和小屁股都能脱离地面,把自己拱成一座「桥」,他就会慢慢发展成双手双脚交替爬行的动作。
因果初认识
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注意到因果关系。除了墙上的电灯开关、门上的门铃、还有水龙头外,他们还钟爱各种遥控。家长们不妨多给一些机会让宝宝可以亲自按一按这些按钮,虽然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长时间把宝宝抱着举到这些开关那儿。
边说边做
一边唱「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一般将他的手向左绕圈、向右绕圈、扭动他的头、扭动他的屁股。
或者边做出「1、2、3、4、5」的手势,边对着宝宝说出「1、2、3、4、5」。这些游戏能帮助宝宝把语言和语言所代表的意义联系起来。
10~12个月
这个时候的小宝宝双脚交替爬行,扶着栏杆走路;会爬上楼梯,但还不会下楼;手指的抓握能力更棒了,能用食指指东西和戳东西,能堆积木、扔积木;出现惯用手;能说双音节的词(baba,mama);懂得拒绝;能模仿咳嗽、咂舌的声音;能挥手表达再见;记得最近发生的事情;出现分离焦虑。
穿越丛林
这时候最好玩的游戏开始了:可以把一堆枕头或者靠垫随意地堆在床上或者地板上,鼓励宝宝穿越丛林。如果爸妈也躺在这些障碍物之间,成为可移动可变形的障碍物,游戏将变得更有趣。
和宝宝互相模仿
宝宝们喜欢模仿和被模仿。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学一些拟声词(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等之类的),宝宝有时会模仿发出类似的声音或者他自己其它的声音。也可以向宝宝做做鬼脸,他同样也会向你做鬼脸;当然,你也可以模仿宝宝他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这样的互动能够促进宝宝对沟通的认知,以及建立自信心。
手势游戏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身体游戏的部分了!这个阶段,可以由爸妈先做出动作,让宝宝来模仿。
例如「拍手游戏」:把手掌举高,然后向前伸出;宝宝会模仿你的动作,于是你们就能成功地拍手了!注意不要拍得太重,防止打疼孩子。
还有「挥手再见」的游戏:再见的时候,举起宝宝的小手挥动示意,同时说「再见啦,再见啦!」很快宝宝就能将动作和动作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语言和动作联系到一起。下次告别的时候,只要说「再见啦」,然后挥手,宝宝也会跟着做挥手的动作。再之后,只要说出「再见啦」,宝宝就会自觉地挥动自己的小肉手。
微信公众号:新手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