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日记丨三月回国一趟花了多少钱?
钱日记是我作为一个理财小白关于钱的一系列日常和反思,你也可以把这个系列当成我这个普通贫穷青年的自我拯救记录。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是太成体系,大家多指教。祝大家发大财,过上不愁钱的日子。
今天做完了三月的开支细目。2019年开年的头三个月,一月放假因出游超支;二月回到常规生活后开支正常了,存下了四成;三月回了一趟国花了不少钱,再加上学校交了一些杂费,然后办税补交了一些费用,整个三月一下超支了360美元。这篇记录一下三月中回国时的花费,为下次回国做个参考。
一. 美元消费$884.22
回国开支的大头是机票和住宿,机票是一月中旬在flychina上刷出来的,三月是淡季,从芝加哥飞上海浦东机场,然后再转飞武汉的联程往返机票是$534.27,算是比较便宜了。从我们这儿去机场的往返大巴机票是$48。回国落地后住宿订得贵一些,因为想在汉口的商业区逛一逛,所以订了江汉路步行街上的帝盛酒店的大床房,地段好,出行方便,所以贵,加税四个晚上$267(本来我差点订了更贵的马可波罗)。临走前我父母和我妹要送我去机场,为了方便他们第二天凌晨送我去机场,我在同一个酒店订了一间家庭房给他们住,一晚$83。跟家人在免税店买礼物,花了$218.95。这些开支里,四晚的住宿$267是男青年付的,其他的我一共支付了$884.22
二. 人民币消费¥7309.5
出行前我需要换汇800美元,去查了下哪里换划算一些,得到的回答是带着美元回国换人民币更划算,但又听说国内的银行换汇要预约,听起来挺麻烦,我不想长途飞行入境累得要死还要操心预约换汇的事情,所以在出行前去我们这儿的Chase银行换汇,$800只换了¥4910, 这个汇率很不划算。入境后才发现浦东机场就有换汇点,汇率要划算一些,顿觉自己损失了几百人民币,小小地心痛了一下。
回国后我们两人的所有开支都从这¥4910里来。回国的七天里,三天半在县城父母家,三天半在武汉,在县城的开支就是早餐+零食,午饭晚饭都在家吃;在武汉的开支也是早餐+零食,午饭或是晚饭都在见很久没见面的朋友,都是朋友们请吃饭。早餐并不贵,零食倒是随随便便就能花不少,尤其是甜点,买两小块蛋糕就三四十元了。七天半里,在吃上花了¥651.5,其中大约一半是在临走前一天囤带回美国的零食。
吃之外是交通,地铁卡充值¥60,打的¥35,从县城回武汉的四个人车费¥500,共计¥595。
再就是购物,走之前手上还有些人民币,想要花掉,买了一个无印良品的颈枕,优衣库的两件内衣,一共¥263
人民币消费里的最大开支是红包,出国前我一直单身,家里那些繁杂的红包规矩大多是针对已婚人士的。这次回去是已婚,所以一些红包的规矩在我妈的要求下是逃不掉了。下面列出的红包条目里,有些是我出行前就做好打算自愿给的,有些是在我妈的要求下额外多出来的红包开支:
1. 给了我妈¥3000,我妈开始推说不要,说我结婚什么都没给我,不能要我的钱,但其实我在回来前,她就买了一套全新的四件套和一大堆婴儿的衣服送我,我和男青年在家白吃白住享受我妈的劳动,¥3000其实都给少了。我劝了一会儿后,我妈收下了。
2. 给了我弟¥1000,他帮我订了一晚酒店也没找我要钱,后来又辛苦开了3个多小时车送我们回父母家,我就塞了个¥1000的红包给他。他一开始也推,说我还在念书没什么钱,在我的坚持和我妈的劝说下,他收下了。
3. 给了我外甥¥500, 我妈私下还额外加了¥500给了一千。我妈说按规矩,我应该给小辈钱。一个刚10岁的小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一千那么多。家里各种打肿脸充胖子的红包行为,我也不是很懂,但我就回来那么几天,并不想跟老辈们纠缠这些规矩是否合理的问题,他们说什么我大多都照做了。
说到打肿脸充胖子,就得说一说我妹的红包。这次她因为我结婚,竟然给了我一个¥5000的红包。她自己收入也不怎么样,跟她说不用给我这么多,最后收了¥2000,退给她¥3000。我姐也要微信个¥5000的红包给我,被我拒绝了。亲姐妹这样你给我红包我给你红包实在是没必要。我们的关系也不需要靠互给红包来维持。这收来的¥2000算是收入了,然后我在多抓鱼上卖掉一些书,入账¥400,最后走之前手上还有多余的人民币近¥1300,我留着带到美国也花不了,也都给了家人。以上所有的人民币支出加在一起为¥7309.5
除掉以上我实际支出的费用,我父母还以我的名义自掏腰包给了很多红包或是买了礼物给各种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爷爷大伯二伯四叔小叔姑妈堂妹一大堆亲戚,我猜这么一轮下来花掉了近¥5000。对此我非常费解,因为我父母经济状况其实很糟,却还要这样大手笔给红包。这些亲戚我在国内时都不怎么见,我猜我父母给他们红包和礼物,一是为了脸面,二是他们可能也需要彼此照应一下,我是不太懂这一套套的。他们给红包经常推来推去,甚至是要打起来。男青年一个外国人,不明白这些诡异的红包法则,在一边看着,问我发生了什么事,问我他们为什么推推搡搡像是要打起来,我只好解释说当地给红包的风格就是欲迎还拒,总是要强烈拒绝几轮才肯收的。
下一次再回国,要更加低调一些,悄咪咪只见自家人,这样就不会多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