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趣
据说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虽然我是个不懂科学的庸人,但我总觉得,视觉,听觉、触觉决定了人基本的生存。嗅觉和味觉,却能决定人锦上添花幸福的上限。平时没有那么容易感知到。但是隐秘而细微,关乎直通心底的欲望。
童年里其实最早喜欢的味道是新印制的书本的油墨香。因为那个年代难得读到一本新书。翻阅酸菜般的旧书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新书丝滑和平整,油墨香早已散尽。也曾迷恋所有和香气有关的文具,不管是香水圆珠笔,橡皮,笔记本,还是贺卡。他们在未开启之前,都小心翼翼地被塑料薄膜覆盖着,像是守着一个和时光对抗的承诺。
也会因为文字里面关于气味的描写而去做一些无聊的傻事情。例如那时候不知道语文课本里哪篇课文写了语文课本写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芬芳,会在雨将停未停之时就奔出户外,让奇妙的冰爽包围。这淳朴的体验是如今在水泥森林中已再难体验的,大抵是因为裸露着的土地本来就已不多,而暴雨后的臭氧也被汽车的尾气给稀释了。
好闻的味道也不一定是贵的味道,但可能需要配合上合适的的年纪和心境。初恋经常用的罗曼诺就是超市开架的便宜沐浴露,味道也是那种城乡结合部的略微刺鼻的冲。但在那些明暗不定的夏夜里,我觉得那个味道就是不可取代且充满诱惑的,与老式空调发动机的声响以及一条两人盖的麻质杯子的质感在记忆里已经绞成不可分的乱麻。
但我的嗅觉已渐渐地退化了。退化在了千篇一律的商场冷气,电影院的爆米花,和每一次和不同人吃饭相似味道的餐馆。我变成了木头鼻子,闻不出所谓那些精心喷洒的香水的区别。也可能是因为保持着清醒礼貌的距离,还来不及闻到那味道就已抽身远离了。
最可能的是,并非害怕嗅觉的退化以及衰老,只是害怕自己会变得无趣罢了,尽管事实可能已经如此。
-
刺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2 00:19:54
-
豆友161047762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2 18:07:04
-
陟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2 17: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