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
八百里秦川,人杰地灵,这里从远古时代就孕育了悠久的文化,十四朝文化在这里汇聚凝结。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是被誉为“古都明珠 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馆藏文物170多万件,上起远古人类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近两万件,国宝级文物十八件。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这里面有商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举世无双的唐墓壁画,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这样一座博物馆,它的历史也是也悠久的。这座博物馆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民国三十三年也就是1944年6月,陕西省政府利用西安碑林、西京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物和西安民教馆的工艺陈列品、前考古会收藏的各种文物,成立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地点就设在碑林。到1949年西安解放,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收。后归属西北大区管理,改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西北历史博物馆等名称。1953年3月,拆除了碑林与孔庙之间的隔墙,正式把孔庙扩充为馆区。后由于西北大区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又归属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也改定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时间来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参观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并建议地址就选在大雁塔附近。1983年遵照总理遗愿,目前大家参观的这座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建筑整体选取我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的关门弟子、著名设计师张锦秋女士的设计,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将古典宫殿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在看文章的你有幸来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你一定会也会被它当年出色的外观设计所打动,虽然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设施也没有各地新建的博物馆现代化,但当你穿越回廊参观的时候,仍会有些许梦回大唐的感觉。 该馆建成开放后,根据国家计委下达的文件建议陕西历史省博物馆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应去掉省字,这便形成了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个称呼。门口陕西历史博物馆,便是当年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我已经有4年没有踏进这座博物馆了,听闻去年馆里进行了大面积的翻修,陈列主体没变,对陈列顺序和展柜进行了更新。展览主要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两种,基本陈列主要我为“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该列也多次获得了国家级陈列奖项。展览共分为三个展厅、七个部分,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集中展示了馆藏精品文物以及近年来省内重大考古出土珍品文物三千余件,本着“以物带史”的原则,系统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的丰硕成果以及不同时代的盛衰兴亡。 而专题陈列是目前主要是“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和“唐代壁画珍品馆”两个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集中展示了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玉器及其它各类珍品文物二百余件。该展厅也是2010年我刚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时设立的,可以说是盛唐文物、文化的集大成代表。“唐代壁画珍品馆”则是最新的专题陈列,展示了从十四座高等级唐墓中揭取的壁画精品九十七幅,其中五件(组)十八幅被定为一级甲等(国宝级)。“唐代壁画珍品展”集展陈功能和文物保护功能为一体,为我们了解、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风俗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当然还有许多临时展览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我小时候去看过的恐龙化石展,以及前些年设立的能工巧匠文物修复展出都是很别具一格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说遍地都是文物,都是展览,就在您排队买票的时候,不经意的一撇可能都会看到汉唐文物,比如下边这个不起眼的石鲸 水池中的石雕名为石鲸,是一件汉代石雕,原本放置在建章宫北面的太液池中。《三辅黄图》中有记载“建章宫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为鲸,长三丈”。汉人将石鲸置于湖泊中,祭祀以祈雨。这件石鲸为砂石质地,长4.9米,中间直径约1米,两头细,中间粗,形状似纺锤。虽然鲸鱼的头、眼、尾部的特征已荡然无存,但其雕刻手法简洁大气,造型雄浑古朴,体现出两千多年前汉代石刻艺术的时代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有很多类似于后凉的石马等等,都是露天静置摆放的,件件都是真品哦,就是这么阔气。 如果你看了前两天西安修地铁的段子,如果你对中国和陕西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有机会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看看,这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友情提示目前参观需要预约,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票务公众号即可预约,还有避开黄金周这种人流高峰,不然会让你觉得像90年代春运买火车票。
-
半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3 00: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