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都最后一站

一、背景篇
我们喜欢排“几大**”,对于“几大古都”而言,也有若干个版本,但最权威的,还是所谓的“四大古都”,即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如此而言,洛阳算是最后一站了。
洛阳,洛水之阳也,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自夏商周始,及至汉晋隋;唐以长安为首都,为政治中心,洛阳为陪都,为经济中心。至武周时,武则天迁都洛阳。洛阳作为都城,由独特的地缘条件,正所谓“夫建都之要, 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惟洛阳三善咸备。”地理上,洛阳为 “天下之中、十省通衢”,水路发达,交通便利;军事上,洛阳北枕黄河,北面有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龙门,西有崤函之险,东扼虎牢关等关隘,中有土壤肥沃平原,粮食足以自给。以上种种,都让洛阳天生有都城命。
唐代后期,中央政权对北方控制力极差,运转多靠东南补助,地理位置偏西的洛阳就展现出它的弊端:距离富庶的江南有点远。处于郑州以东的开封借此机会获利多多,并成为宋朝都城,此为后话。总而言之,自唐以后,洛阳再无历史上的辉煌。
及至近代,洛阳又相继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片残破。解放后,被列为全国十大工业城市,迎来发展良机,大力发展重工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设立了诸多国营企业,吸引了诸多技术移民。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国营和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渐渐衰退,被交通发达、轻工业更加发达的郑州迎头赶上。
二、观感篇
• 城市观感
可能所有历史悠久的城市都类似,因为开展基建随时都可能挖出一个什么古迹来,因此,在洛阳城区内基本上见不到什么高楼大厦,地铁修建也方才开始。因此,整个城市给人的观感并不是很好,城区有点老旧,而且处处在搞建设,像个大型的工地,交通也比较杂乱拥堵,公交车也没有到站查询的功能,相对于其4600多亿、省内第二的GDP,有点落差。

• 龙门石窟

相传在4000多年前,洛阳南部的龙门洪水泛滥,大禹率领群众凿通龙门,成功治理了洪水,形成了今天“两山相对,伊水中流”的壮美景观。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新建都城,将皇宫正对这里,因而有了“龙门”之名。

游览龙门石窟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佛像的风化、侵蚀和缺损,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当然,最负盛名的卢舍那大佛像之壮观,细节之精美,则让人不由心生崇敬。在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冲击下,我们每个个体,无外乎沧海之一粟也。
• 洛阳博物馆

洛阳应该是观察唐代以前的历史最好的地方,从夏商以来,洛阳始终居于十分核心的地位。游览洛阳博物馆,看到从粗砺的石器(旧石器时代)和陶器(新石器时代)到庄严的青铜器(夏朝),再到精神层面的礼乐的产生(周礼),以及釉彩的不断升级(唐三彩),巡游陈列的文物,犹如跋涉于历史长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不仅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缩影的河洛文化诞生地,在宗教哲学上,洛阳还被称为“三教祖庭”。第一,儒学渊源于洛阳,儒学之根源在于周礼,而周礼产生于此;第二,道学创始于洛阳,老子在此完成《道德经》的这部不朽著作;第三,佛学光大于洛阳,白马寺是第一座官办寺庙,从此佛教得到了合法化地位。
• 回民
不到这不知道,河南是中国回民第三多省份,仅次于宁夏和甘肃,比新疆和青海还多,这不禁让人倍感意外,我本以为在我大中原之地,一定是汉族的天下。据统计,我国只有4个城市的行政区划上专设回族区,分别是洛阳市的瀍河回族区、郑州市的管城回族区、开封市的顺河回族区、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一看,大河南占了仨。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似乎也不难理解:一是唐宋时期,河南的洛阳和开封是整个中国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节点,因此,彼时许多西亚的阿拉伯人来到河南经商,并在此本地化繁衍生息。二是在元朝,回族是仅次于蒙古族的第二的民族,因此许多回族人在河南为官,而河南地处中原,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均十分显著,因此来此驻扎的回族人进一步增加。由于民族成分的因素,导致在河南,牛羊肉是广受欢迎的食物,尽管这些不是中原地区的特产。
•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向来不是个爱花的人,也大多欣赏不来,不过来洛阳,尤其是在这个时节,赏牡丹也是不可或缺的行程。不过说实话,在观赏牡丹的某几个瞬间,似乎真的能感受到为什么牡丹能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被奉为国花。硕大的外形、艳丽但饱和度不大高的颜色,配上略带艺术气质的渐变色,一副雍容富贵、大气端庄之象。

• 美食
那就前就知道洛阳就有名的美食是洛阳水席,水席始于唐代,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都是汤汤水水;二是吃完一道上一道,像流水一样。洛阳人爱吃水席,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并以酸辣抵御干燥寒冷。

外地人来洛阳的话,一般会去丽景门去找吃的,实际上这就像每个城市都有的那样一条街一样,里面所吃的东西大同小异,但是既然在洛阳,不能缺少的就是洛阳水席,找到了一家号称上过CCTV的店,尝了尝他们的不翻汤,味道还可以,但是也并没有什么意外的惊喜。但吃完之后是否觉得北方的汤和南方的汤似乎是有不一样的,北方的汤主要还是用于泡一些面食,比如羊肉泡馍汤,应该没有人会老老实实的坚持些汤汤水水喝光;而南方人确是实打实的喝的是汤水。

此外,也尝了尝洛阳的炒面,说实话,并没有家里的好吃, 所有北方的面食相较南方都显得实在,但却粗糙有精细不足,口感相较南方面食毫无可比性,干干的涩涩的,但绝对管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