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通宝赏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光绪元宝”,目前光绪元宝中比较稀有的版本在收藏市场炒的非常火热,所以让很多藏友都挤破了脑袋想收藏上几枚好的光绪元宝。但其实清朝时期除了有光绪元宝,还有咸丰时期铸造的“中外通宝”,此钱币发行时间短暂,存世量少,收藏价值也非常的高。
历史上,中外通宝有“上海”和“关平”两个版本,中外通宝“上海壹两”是最开始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的一套样币,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文字使用“上海壹两”,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RoyalArmsandGarter),但是样币送到北京后未被认可,也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

“关平壹两”系列银币是“上海壹两”样币推动失败后,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间制成送至香港,此系列有壹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合计五枚一套,但因香港造币厂以清廷对机器制造之任何形状银币的提案都没有兴趣而决定关闭,后整厂卖给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币局。

所以整体来说,中外通宝发行时间非常早,发行时间跨度又十分短暂,目前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的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国内市场中见到的大都为“关平壹两”。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介绍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属大名誉品,为“中国银币二十大珍”之一。整体外貌:正面内圈横书右左读“关平”、直书“银壹两”,外圈有直读“中外通宝”四字,背面内圈为太极八卦阴阳图,外圈是首尾相接的两条龙纹,全币无英文滿文,八卦图浓厚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的道教文化和“龙”文化之交融,是我国唯一一款别具一格带有道教文化标志的银币。

关于该币,钱谱和研究考证所记共有两个版别,两个版别正面几无差别,但其币背面图案却有差别,最主要是体现在双龙图案上,即一个版别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泉界有人称之为原试铸版,另一个版别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则称之为后铸版。
原铸版为清咸丰七年至八年(1857年—1858年),清廷委托英国皇家造币厂代铸“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计一两(直径43毫米、实重一两,即35.8—37.9克左右)、五钱、三钱、二钱、一钱五种先行使用,有部分散落民间。由于其铸量不多,存世极罕,是为大珍。

后铸版为与当时大量进入中国重27克左右的外国银币接轨,以利海关统一计税,于是又按库平七钱二分的规格铸造直径约39.5毫米、重约27克左右(实重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币,并且,正面把“通”字第一笔的写法作了改变,背面龙图也由顺时针旋转改为逆时针旋转,故此套后期银币其实为“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后铸流通币。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价值
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是存世量、文化价值、铸造工艺来决定的,像"中外通宝壹两银币"这种币,存世量极为稀少,一直以来都是大珍藏家求之不得的。“中外通宝壹两银币”在2008年开始已经在拍卖上突破百万元大关,在2012年的时候,再次出现一枚“中外通宝壹两银币”,那时候经众多收藏家激烈争夺,最终以193万成交。
真的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有两种:一种是原铸重约38克的壹两币,背面太极图的一面有网纹,双龙顺时针飞行,这种原铸币现在价值超百万。另一种是后铸重约27克的七钱二分版式的流通币,这种币背面的太极图没有网纹,双龙逆时针飞行,这种币也较珍稀,价值约为一万元以下。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鉴别
目前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的原铸币和后铸币都出现了仿品,特征一是新,二是因铸造压力不足致使文字图案浮而不实,三是网格纹的完整不及真币。藏友上手注意吹响手势要用指甲尖夹住银元中心,指腹不要夹,对着边齿用力吹一口气,然后快速放到耳边,就能听到很悦耳的嗡嗡声。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收藏
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也日渐走俏,且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珍品银元,在藏品交易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也取得十分漂亮的成交记录。银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