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救赎的宽恕

几年前,当我在写作一篇关于南非戏剧家富加德的评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过质疑:一个城市生活里的中国人究竟能否真正理解南非人所面临的种族灾难?还是说,仅仅形成某种移情化的效果?从表面上看,谁都会对Beyond的名曲唱上几句,我们也能够高呼自由和爱的标语。然而,在文化和语言的区隔之下,赞歌显得更像是某种情绪化的展示,或者对于另一种全然异质的痛苦和不安所发表的宣告。生于安逸的我们除了对苦难这个语词的耳闻之外,常常只剩下想象化的心理现象。语词将我们丢弃到一种危险之中,使我们仿佛具备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者沟通的可能性,但实际上究竟如何,我们却全然未知。语词像一种符咒,建立起了一种虚假的联系,一种和平与苦难的幻觉,让我们安居于其中,对真相却浑然不知。
所以,当我在阅读图图大主教的名著《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的时候,总是在内心保持着这样的自我警惕。在书里,作者陈述了各种基于种族歧视所导致的人权灾难,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然而我总是在这种打动中自我逃离出来,力求避免进入语言所构建的情境。我需要追问自己,这种感动是否来自于我自身和环境之间的某种现实龃龉?假如我难以使自己真正理解南非人的灾难,那又将从何来理解宽恕和赦免?
自从受洗归主以来,我面临过很多次类似的理性困境。最初我试图和不信主的人进行关于神学议题的辩论,但往往会陷入更加矛盾的境地。逐渐,我开始意识到,关于神和真理的讨论,唯独建立在彼此对神的敬畏之上才可发生。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假如你的对话者和你连关于神的见解都无法统一,那么你们的对话无非是采取了同一套语词符号系统而已,你们彼此在说的是两套不同的语言,你的言说和他的言说,同一个符号所指的根本是两码事情。我做我的诗,你做你的梦。
人们对宽恕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在日常的言说中,宽恕究竟指一种怎样的行为?在一个具体的暴力面前,又当怎样来实施一个具体的宽恕呢?探讨革命的政治学著作汗牛充栋,但认真谈论宽恕的则实在是凤毛麟角。图图所申言的宽恕,在汉语的语境里,面临着重重障碍。在非基督教的语境里面,更加难以解释。假如宽恕和原谅、饶恕等语词具备类似含义的话,那么首要的问题是,谁来宽恕?紧接着便是,宽恕谁?如何宽恕?为何宽恕?每一个问题都将面对各种语境之间的重重冲突,很不好回答。
历史上的革命一向只讲流血,讲仇恨,不讲宽恕。仿佛只有在白刃相见血溅五步之时,世界才可能逐步走向和平。在革命的背景下,谁若讲求宽恕,就意味着一种走向妥协的危险,显得和一种不负责任的仁慈相关联,从而会诞生类似于“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样血淋淋的言辞。在一个强大的灾难之中,每一个作案者都把罪恶落实为一个个不可磨灭的现实,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些罪恶的责任没有人来领取。进而,每个具体的罪恶都饱含着深刻的痛苦和悲伤,作案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是对受害人情感的一种安慰。以血还血,报仇雪恨,这不仅是人类史上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也是符合理性依据的。
问题是,历史从来是一笔糊涂账。当噩梦层层叠叠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要追究其中的因果,只会招致更多的混乱和灾难。或者说,大量灾难所发生的最初动机,都是试图打破原有的混乱格局,建立起一种不再混乱的明晰秩序,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过,除了少部分蓄意制造混乱并以此为乐的战争狂人之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仍旧显示为大部分人所共同期待的理想。这些理想本身不是空洞的概念,但是在言说中,却同样有着堕入虚无的危险。假如我们把强者必胜和丛林法则来作为世界的根本依据,那么任何关于和平的叙述都将会成为虚假的谎言。
好在,爱与和平并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说辞。相反,人类对此的共同期待恰恰是对丛林法则的最好反驳。从奥古斯丁到康德,直至维特根斯坦,都在人类自身的道德心面前保持了应有的谦卑。图图说,“上帝启动了向心的进程,开始了向着中心,向着同一、和谐、善良、和平与正义,能够扫除一切障碍的运动进程。”在南非解放的过程中,“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世人打开了一道全新的路途。在昔日的社会巨变之中,我们看到战争、血腥、杀戮、暴力、恐怖、混乱、阴谋,虽然偶有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但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罪恶和仇恨始终世世代代在不断延续。然而在南非,包括曼德拉、图图大主教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试图破除这种仇恨对人的禁锢,表面上看,是白人与黑人的和解,但更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新的结构模式,打破语言对人的禁锢,让人作为受造物的真正美德能够放出荣耀之光。
在几乎每一种语言中,最难启齿的都是“我很抱歉”。这是来自人在伊甸园中的原罪,当人违背了神的禁令而吃了果子以后,男人推脱给女人,女人则推脱给蛇,至于蛇如何推脱,不得而知。但唯有神的公义能对此做出评判,人的宽恕是卸下责任,而神的宽恕则是承担责任。只有对罪恶的真正直面,而非逃避,才能从罪恶中得到宽宥。“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不是对纷争的调停机构,相反,他们担负了更多的指责。这一切在意料之中,人们在胜利的激情之中,复仇心总是显得难以被压倒。对此,图图则说,“这是一个挑战,但人无完人,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他人,特别是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需要一个宽恕与和解的过程,来处理令人遗憾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生存无法逃避的特征。”
人负责和解,由神来宽恕。要是人类和人类之间难以和解,那就没有人有权宽恕。这是基督在行淫的妇人面前所给出的告诫,假如有罪的人应该被石头砸死,那么世界就应该再一次被滔天的洪水淹没。人的历史从来是一部彼此的残害史,人和人之间的漠然和隔绝,本身就源自于对属神真理的隔绝。假如我们依旧选择相信自身的行为在为着一个更好的世界来劳作,那么我们必当承认神在世界上始终掌权。唯有以此作为开端,才是智慧的开端。真正的宽恕,不是一个空洞无边的话语概念,也不是一场精心算计的策略,而是在行为中为自身赎罪的最终信念,荣耀受造物的美德,荣耀唯一真神。
尤雾
(本文首发于《四季书评》2018年5月)
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
eiudhjwjwb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8 00:11:52
-
雅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0:58:27
-
oblivious忘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2 1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