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影去旅行
查看话题 >当地酒还是得在当地喝
晚上九点,我坐在DUG的吧台,位于新宿3丁目的一间地下酒吧里,饭还没来得及吃,一直在用手机处理邮件。因为女朋友在民宿里抽烟被房东投诉,结果邮件一封封的发来,我一面向房东道歉,一面和客服解释原因。房间是在二楼,女朋友出国前摔断了腿,行动不便又难抵烟瘾发作。房东最后也表示理解,然后发来了5000日元的罚单也请我付款。我英文不好,等邮件都妥善处理完毕,酒也喝掉了半杯,这时候方才抬头起来观察这间酒吧。
DUG的装饰风格非常老派,当今还会用大红色霓虹灯做店名的酒吧多数都有些年头。店面不大,没有live,红砖墙,旧海报,店主人是著名爵士摄影师中平穗积的儿子,海报自然也都是中村的作品,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名角,不过对我而言无论是摄影师本人(业已退休)还是镜头下的人物都仿佛是“留在艺术史上的很久以前的人”,就像这酒吧里空气中氤氲的(想象中的)黄金年代的味道。邻座扎马尾、戴眼镜的日本青年正借着幽暗的灯光奋笔疾书,角落里坐着谈笑风生的友邻,常客不少,和女招待愉快地交流。酒保是个光头矮个子大叔,一脸严肃地不停做酒。

会特意从赤坂跑到新宿来,倒不是为了摄影、爵士和酒,只因为DUG是《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绿子约会的酒吧,算是圣地巡礼。点的酒也是被村上春树(在《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中)称之为艾莱岛怪味第一的阿德别格。新宿这种地方喝酒自然不会便宜,一进门就被女招待提醒要按人头加收550日元的额外小费,心想来都来了,不妨多喝一点,点了Double。
德语课上完后,我们搭巴士到新宿街上去,走进纪伊国屋后面在地下室的DUG去,各喝了两杯伏特加东尼。 “我偶尔会来这里,因为从白天喝酒也不会觉得惭愧。”她说。 “那么常从中午就喝酒吗?” “有时候啊。”绿把留在玻璃杯里的冰块卡吱卡吱地摇响着。“有时候日子变得难过的时候,就到这里来喝伏特加东尼。” “日子难过吗?” “有时候啊。”绿说。“我也有我的各种问题呀。”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喝酒渐渐少了。辞去工作后一身轻松,“日子难过”的时候真是少之又少,无需再靠酒精助眠(说来还挺怀念那些酩酊大醉的日子)。而这杯威士忌啊,第一口喝感觉有一股强烈的土腥味儿,涩嘴剌舌,到后面则渐入佳境,亦如人生,开始平顺柔滑起来。
但凡来日本旅行,没有一天不喝酒的,因为无论啤酒、烧酒、清酒还是威士忌都非常好喝,且每个地方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也许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日本酒在国内能喝到的品种少得可怜,价钱又贵了几倍,而且我也同意村上的看法,“若是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旧爵士乐,即使音质多少有问题也最好用过去的唱片来听”,而当地酒也是得在当地喝才有味道。比如这次尝试了越后产的清酒无冠帝(上市37年的老牌子),“芳醇清澄辛口”,就平价的摆在便利店的货架上,大概是功败垂成之际寻求安慰的佳酿。日本的酒名也甚有意境,无冠帝=无冕之王,同是汉字组合,读起来却别有风味。再如国士无双、南部美人、上善如水、二千年之梦等等,光看酒名就先醉了几分。当然也有感受奇怪的时候,这里便不多说啦。
那天去目黑川赏樱,看到路两旁比平日多出许多临时的摊点,售卖各种小吃以及花见酒,用香槟杯盛了粉瓶的气泡酒,再佐以草莓或粉色棉花糖。游人一边赏花,一边喝酒,想起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不过花见酒主语是花,花间酒主语是人,一个花有灵性,一个人有趣味,各有各的好吧。
目黑川归来,心心念念也要补一顿花见酒,于是在赤坂的酒品超市里挑了良久,最终选了一款樱正宗旗下去年受奖的“樱华一轮”。酒如其名,入口极淡,一点辛辣感都没有,一轮喝光。同是米酒,日本的清酒名副其实,而中国则酿成浊酒,“一壶浊酒喜相逢”,好喝的都在云南。十年前在泸沽湖喝到当地人自家酿的,用汽油桶拎出来倒满一桌。因为每家用的谷物品种和比例不尽相同,一家一个味儿,只是后劲有点大,所以白天总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光阴,但晚上又忍不住要喝,不断重复。
写到这儿也要称赞一下在镰仓住的民宿,尽管被房东罚款了,但还是觉得非常棒。想来其他客人也有这种感觉,以至于房东要在厨房、厕所里处处张贴十点退房的提示,因为“有太多客人发现房子太舒服而超时妨碍清洁”。
那是60年代的日式木屋,上下两层,木地板踩上去吱吱的响,小花园很精致,种植丑橘、韭菜等,韭菜长长没割,捆成一团。唯一美中不足是位于水道路口,离景点有些远。本想着镰仓屁大点的地方又能远到哪去(距离江之电车站1公里),不想后来要推轮椅,距离感就被瞬间拉大了。所以在镰仓那几天,明月院、高德院等都没去成,也是懒得在外流连,每天早早从超市买了下酒菜回“家”吃饭,想必下回还得再来一趟镰仓。
原本此行的安排是东京—镰仓—箱根—东京,但出发前女朋友摔断了脚,赶紧取消了箱根的温泉酒店,不过还是保留了镰仓的行程,因为太喜欢《海街日记》,电影看了许多遍,漫画也是,还买了几套送给朋友。带着这样的情怀,住进日式的木屋,还在厨房里发现房东给客人留了一坛前年家酿的梅酒,多么的心满意足,以至于他说要罚款的时候,一想到那几杯梅酒我就欣然接受,毫无怨言。

在镰仓的最后一天,突然降温了。我们又早早回来,在超市买了牛舌、小鱼干、杏仁豆腐、炸鸡排,坐在餐厅里用ipad看《海街日记》。一坛梅酒所剩无几,我最后倒了三杯。女朋友上网查了梅酒的做法,说清明正好是梅子上市的季节,回家就酿。电影也正好播到四姐妹用牙签在青梅上戳洞的片段。我以为她是要跟我在家青梅煮酒论英雄,结果她说,“等结婚的时候拿出来喝。”原来酿的不是梅酒是女儿红。还没回北京她就在淘宝上下单,等到家以后瓶瓶罐罐寄来一堆,少女的折腾劲儿真是中年男人比不了的。

正能量小圆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到中年,猫也到了中年 (13人喜欢)
- 当时只道是寻常 (36人喜欢)
- 潇洒走一回 (14人喜欢)
- 下辈子再一起玩 (10人喜欢)
- “好吃”的回忆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