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中国】西江千户苗寨一瞥
这次西南之旅,匆匆数日,不免有走马观花之感。但一路之上带着疑问去探寻,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此次的目的地是西江千户苗寨,对苗寨村落向往已久,再加上前次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被侗寨和苗寨建筑、服饰和信仰深深迷住,这次虽然旅途多有辗转,还是决定要到这座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落一探究竟。

重庆开往凯里南站的高铁历时3个多小时,一路上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隧道,这不断在提醒我,我所到之处是一个山峦连绵的地方。因为本着休闲放松的心态出门,并没有提前做许多功课,所以在到达凯里火车站的时候,我还没有理清贵州、凯里、西江的关系。
贵州省并不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也是所有经济落后地区的共同命运。而贵州省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地理环境的。这里属于高原山地,几乎没有作为农业发展基础的平原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近些年来,苗寨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一个旅游的热点,如果不是因为西江千户苗寨,恐怕也很少会有人来到凯里这个地方。多少来到这里的外地游客,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中转站,去往西江镇,或者荔波大小七孔景区。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往往实行自治。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这个地理概念才让我注意到除了五大自治区之外,中国还有30个自治州,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了。黔东南州下辖15个县,千户苗寨村落属于西江镇,西江镇又隶属于雷山县。
从凯里南站要到西江千户苗寨去,还要再坐上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入目尽是连绵青山,春山之中是不是闪出一两棵花木或是一条小溪,景色甚为喜人,赏心悦目之处,让人一扫旅途的疲乏。
大巴车下车就是苗寨景区的入口了。其实我不喜欢景区这两个字,这里是苗族人们生活的地方,虽然独特的风情吸引了许多游客,但我怕景区这样的定位把它的生活气息给抹杀了。商业化往往意味着同质化,一旦它也落入了古镇模式,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质,也就毫无引人之处了。

苗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建筑。吊脚楼沿着山势而建,全用木材搭设,靠榫卯固定成型,可谓巧夺天工。我仔细观察了风雨桥的结构,繁复之中又不失美感,工匠的智慧和手艺让人赞叹。整个村子的房屋错落有致,找一处可以俯瞰全寨的所在,一览全景,也是视觉的盛宴。所以村里有一处观景台,日出、日落时分这里总有许多人聚集着拍照、观景,也有穿着租界的苗服拍照的,甚为热闹。这样更显得对面两座山上的苗寨,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有种“无论魏晋”的超然感。入夜后,灯火亮起,星星点点的苗寨又有另一番动人的风情,那是一种有别于城市霓虹的温馨,带着人间的温暖和气息。就像在重庆看夜景,商业中心的高楼大厦灯光最为明亮,LED灯还是不是变换着颜色,极尽风光。然而它们身后那些矮很多的居民楼里透出来的点点微光,才最打动我。

建筑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最外显的特征,所以看过之后就能让人觉得得偿所愿,留下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就心满意足了。民族风情、宗教信仰……这些才是能够长久留在人心中的东西,可以深入探索,时时品味。
以我短暂的停留和浅尝辄止的游走,实在无法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然而即使这惊鸿一瞥,也足以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响了。
苗族人民一向以能歌善舞为世人所知。苗歌有古歌、情歌、飞歌、几十个,如今苗寨有一些餐馆为了招揽顾客,会载歌载舞。我在街上游走的时候听到了二楼传来的歌声,歌声是两三位女子唱的,以芦笙配乐,芦笙的音调低沉单一,衬托得歌声嘹亮有力,纯净之中透出质朴。歌舞表演我没有去看,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样的歌声比歌舞场里的表演动听。
村里还有一个圆形的芦笙场,如今虽然用于表演娱客,可芦笙舞对于苗族人民的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集体活动。虽然无缘得见他们生活中是如何歌舞自娱的,但从表演的队伍中也可以略微想象到苗女们身着满身银饰的盛装在芦笙的乐声中舞蹈的情景。

苗族女性的便装简单大方,穿起来行动方便。盛装则奢华繁复,银饰和绣花都充满了艺术性。因为苗族没有文字,银饰的纹样和绣品的花样体现了苗族人的思想和信仰,所以苗服又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刚到凯里我就发现这里的路牌上面有一个牛角形银饰的标志,就是苗女头饰中常用的一种。牛角形的装饰古朴大方,银雀形的头饰则妩媚优雅。服装的绣花也显示出了苗族女人精巧的手艺,让人观赏不尽。

苗寨的路灯造型颇为独特,是一个牛角和一面鼓。这足以说明牛和鼓对苗族人来说是非常特别的。耕牛一向是农业社会极为重要的财产,更别说对于田地稀少的高山地区了。至于鼓,就非常有苗族特色了。侗族的鼓楼也是这样的例子,侗族召集村民时,就是敲响鼓楼前的大鼓,到鼓楼下的火堆旁议事的。苗族的鼓却有些不同,他们是要将鼓藏到山洞里,非有重大事情,不可以随便敲响,否则会有重罚。在苗族自治时期,村民都要遵守“榔规”,第一条就是对于“没有鼓藏头同意、不经祭祀,敲响苗鼓者”,会处以“四个一百二”的处罚——四个一百二就是要罚蔬菜、糯米、米酒、猪肉各一百二十斤,这些物品对于苗家人来说都是维系生计的重要物品,这样的处罚可以说非常重了。

雷山地区还有过鼓藏节的传统,是非常盛大的节日,要醒鼓、招龙、审牛、杀猪、种树,这些仪式也很能体现苗族的宗教信仰,苗人认为万物有灵,山川是龙,如果收成不好,就是龙离开了这个地方,所以要招地龙,祈求风调雨顺。枫树则是苗族人的神树,因为在苗族的神话中,是枫树生出了蝴蝶妈妈,然后才有了人类。可惜我没有做什么功课,对苗族的神话体系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能从这里得到更多乐趣。
我知道,千户苗寨在商业化的大潮裹挟下,会慢慢失去它的独特之处,空留一座有着吊脚楼外表的村寨供游人玩赏。可是,在这种风情还没有完全烟消云散之前,我很高兴我来看了它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