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儿无女的“中年人”,都开始包养动物了

“就前几天,我们家又生了!”
通常用这种口吻报喜的不是奶奶就是外婆,可我是喜当“月嫂”——这话说出来也难免有几分可笑。
壹|月嫂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一个月前开始研究如何开缸养鱼,接连发生惨案,毕竟新手总是要交点学费和鱼命的,救出最后存活的一对活鱼移至小缸自生自灭,谁知换缸的第三天,居然诞下一窝鱼仔,数数足有二十多条。

手忙脚乱地拿手机查如何抚养鱼仔,才发现网络上的盟军鱼友全是小年轻,尤其是百度贴吧里一个个经验老道,口如悬河。
猛然想起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一张照片: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中国大妈,树下全是举着“长枪短炮”拍照的大叔。

我就是在一位90年代出生的“中年”鱼友指点下,得知“繁殖大王”孔雀鱼达到性成熟后,每个月繁殖一次,或每两个月繁殖三次,一胎能诞下十几到上百条不等。不过,雌鱼产子后要立即母子分离,以免吃掉仔鱼,且产后要隔离静养三天“做月子”,待其产道充分闭合后,才能和雄鱼合缸。
我的“月嫂”之名绝非浪得虚名,为了每月更好接生,不惜一掷千金。
花46元买下孔雀鱼繁殖专用产房,实现生产过程母子分离;花49元买了带气举的隔离盒饲养鱼苗,持续打氧可以提高存活率;亲自孵化活的丰年虾卵作为营养饲料,先不说过程繁琐,单单工具和原料就采购了64元;孔雀鱼喜欢老水,不宜频繁换新,为了保持水质澄清,又添了一个外置过滤桶79元……
就这样在氪金养宠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完全忘记了当初买来的孔雀鱼不过2元钱一条。
贰|狗不再是单身狗了,我却还是
我又羞愧又享受,乐此不疲地在家当月嫂,没敢告诉身边的朋友,一位朋友倒主动找我诉起苦,说自己买的新狗欺负老狗,正愁要不要另找寄主。
现在人家里有条件能养两条以上的狗并不稀奇,可我这位朋友是住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几十平大的合租房里,可以说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原本那只她是从机构收养来的流浪狗,令人生怜,一人一狗在陌生城市里相依为命,呵护有加照顾了大半年。如今自掏腰包再添一条,倒非喜新厌旧,竟然是想给家中的流浪狗作个伴!

为了实力宠狗,她在网上买了近千元的进口狗零食,去宠物店美容项目一个不拉下,每个月在养狗上开销堪比房租。她的心态有点像单亲妈妈,一个人拉扯大,心中有亏就用物质来弥补。
相比谈恋爱,我这位朋友更乐意氪金养狗,因为狗忠诚、单纯,总围着自己转。她只管一味付出,浑然没了人与人交往时隐隐作祟的得失心,反倒感到轻松。

事实上,自从家添新狗,我朋友的财政状况出现了多次危机,她低估了自己买椟还珠的毛病,毕竟往后无论是狗粮、零食,还是美容、装备都得买双份的,按照她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偏袒一方,这么一来双倍掉血,奈何不了出租屋里的两只狗天经地义地“啃老”。

家中有两个高消费,她决定进些货,倒卖进口狗零食以补贴家用,因为看上的一款高颜值牵狗绳要400元一条。
再苦再累都值得,只是……给领养来的流浪狗作伴,重金买下新狗,狗不再是单身狗了,可她还是。
叁|孩子一旦长大,便不可爱了
我曾向一个已婚的女性朋友抱怨,大龄待嫁的自己受不了家父的臭脾气,没想到她会这样开解我:
小时候爸爸看女儿,当然是怎么看都可爱;长大了爸爸看女儿,是女大十八变,怎么看都好看。但是到了一定年纪,本该出嫁却还住在家里的大闺女,越活越像他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老太婆。你想想两个家婆在跟前,哪里来的好脾气?
她这话令我啼笑皆非,难以驳斥。虽说我们是同龄人,不得不承认先步入婚姻使得她活得更通透。
我的这位朋友结婚较早,却是丁克族。按理像她这样早早嫁为人妻,多半是为享“膝下有子女”的天伦之乐,唯她不是,她说自己是真真嫁给了爱情。

她和老公都很喜欢猫,婚后两人先后养过11只猫,最多时家中住着5只猫。还有小区里的流浪猫小窝也是小夫妻自掏腰包搭建的,每天添些猫粮,到了冬天再送几件旧衣服铺地让流浪猫也过个暖冬。
慢慢,流浪猫小窝在小区里传开了,有居民自发贡献猫粮,或是从饭店里打包回来剩菜给小家伙们加营养。可他们殊不知,这么宅心仁厚的夫妇爱猫胜过爱子。

现在有些人因为家庭条件或环境因素不能养宠,每天以看网站、论坛等、或使用app查看萌宠的图片、观看萌宠的视频,来抚慰自己有朝一日也想成为一名铲屎官的念想。

云养宠掀起宠物经济,事实上很多人对宠物喜欢到一定程度,的确会关注或加入到宠物产业。
厦门曾厝垵一家咖啡店以猫为主题,就兴起真实版“云养猫”,一只猫有几个“主人”付费远程饲养,曾氪金打赏女主播的那批人,又开始氪金打赏别人家的爱宠了。

细数曾红极网络的“猫叔”、“DOGE”等等,我才明白朋友的那句“你随处可以见识到它们的可爱”,并非吹嘘。

喜得麟儿的喜悦,渐渐会因“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冲淡,升学、教育、抚养压力在漫长的岁月中迟早将人压垮。

所以才会催生一系列诸如送宠物上学、给宠物举行婚礼、为宠物买坟刻碑,以满足时下年轻人对“为人父母”角色的过把瘾,又减免了相应的责任与负重。
我还认识一位爱猫的男士,至今未婚,和父母同住,房子不大,家中常年养着一只猫咪。
老两口有吃晚饭散步的习惯,多次在小区里捡到走散的家狗,等不到失主,就把无主狗暂时搁家中寄养。
在我这篇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他传来一张照片,说下班到家,家中无人,推开房门,一只泰迪和自己四目相对,竟有一种进错家门的尴尬,并且心爱的猫咪还被关进了父母的房中。

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该如何收尾了:有儿无孙的老年人,也开始包养动物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