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倚天屠龙记》,怎样才算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作者:勺布斯
最近除了在读《资治通鉴》,昨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了岩井俊二的《情书》。晚上睡前,还会把金庸的《倚天屠龙记》读来解闷。
金庸的书,其实越读越有妙处。而且往往许多小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格外出彩。
怎样才算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在《倚天屠龙记》里,心胸宽广的人着实不多的。主角尤其不是。
张无忌固然纯良,对父母,对义父谢逊的爱固然真挚,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伤一个。
一会儿觉得自己爱一个更多些,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对另外一个其实更念念不忘。
儿女私事拎不清至此,大处更不必提。
如果不是学会了超绝武功,这样优柔寡断,大约也只是个浑浑噩噩的普通人。
杨逍心胸宽广么?也不是的。
虽然他是明教上下,文武都被张无忌信任的第一人——比如万安寺对他智计的采纳,以及战三渡时也是张无忌的第一选择——可他终究是个不能容人的人。
明教的权利分配是教主座下光明左右使,接着是四大法王、五散人。然而在阳顶天死去,光明右使范瑶下落不明后,杨逍实质上已经是明教最有权利的人物。然而明教也在他手里治理得四分五裂,白眉鹰王另创天鹰教,五散人发誓永不上光明顶。
文武双全,却过于孤傲。自然不是心胸宽广。
当然杨逍也是个可爱的人,闲笔多写几句。是周颠看到杨逍力战渡厄、渡劫、渡难三位高僧时的心里活动:
“杨逍这龟儿子原来一直让着我,先前我只道他武功只比我稍高,每次动手,总是碰巧运气好,这才胜我一招半式。岂知我周颠跟他龟儿子差着老大一截。”
那么张无忌的父亲张翠山,又算不算得上是心胸宽广呢?
张翠山侠义有余,只不过性格过于偏执。自刎谢罪固然是不惧死的好汉,然而也是最容易的那条路。
他受不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受不过内心的煎熬,所以不算心胸宽广。
他的义兄谢逊在书中对张翠山有段评价,格外中肯:
“你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固执,你一切小心……”
在我看来,整部书里,心胸宽广的,不过三人。
第一是张三丰。
当张翠山第一次带着殷素素上山时,张翠山因妻子出身邪教,而怕师父不悦。
却没想张三丰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心中能容正邪二字,非有大胸襟不可的。
第二个是与成昆了结恩怨后的谢逊。
谢逊应该算得上是整部书中的灵魂人物,没有了谢逊,也便没有了故事矛盾冲突的主线:寻找屠龙刀。
他虽外貌粗犷,却文武全才,于诸子百家无所不窥。
对恩师敬若神明,却因无妄之灾而惨遭恩师灭门,从此不惜滥杀无辜引成昆出现。一生所犯罪孽实多,一生执念实深。
大孽大恨,却经度厄一点即化,立悟成佛。
当谢逊终于大仇得报时,金庸这样写道:
张无忌等见他大获全胜,都欢呼起来。谢逊突然坐倒在地,全身骨骼格格乱响。张无忌大惊,知他逆运内息,要散尽全身武功,忙道:“义父使不得!”抢上前去,便要伸手按上他的背心,以九阳神功制止。
谢逊猛地跃起身来,说道:“成昆,你杀我全家,我今日毁你双目,废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报。师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从此我和你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也永远瞧不见你。”
成昆双手按着眼睛,痛哼一声,并不回答。
群雄面面相觑,哪想得到这一场师徒比拼,竟会如此收场。
谢逊朗声道:
“我谢逊作恶多端,原没想到能活到今日,天下英雄中,有哪一位的亲人师友曾为谢某所害,便请来取了谢某的性命。无忌,你不得阻止,更不得事后报复,免增你义父罪业。”张无忌含泪答应。
待少林寺中受辱,恩怨了结之后,谢逊遁入空门,从前种种,皆成虚妄。
近代禅门泰斗虚云禅师曾说:顿悟渐修而来,渐修终必顿悟。
谢逊人生起落如斯,仍能将从前种种化作修行,一朝顿悟。
非有大胸襟不可的。
第三个名叫太虚子。
可能你一下子想不出这个人物到底是谁,因为他在书中,也不过出现了那么短短几行字。
是在谢逊与成昆了结恩怨之后,谢逊自废武功,然后在天下群雄面前谢罪。
书中写了这样一段:
武林豪士于生死看得甚轻,却决计不能受辱,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这二人每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实是最大的侮辱,谢逊却安然忍受,可知他于过去所作罪业,当真痛悔到了极点。人丛中一个又一个的出来,有的打谢逊两记耳光,有的踢他一脚,更有人破口痛骂,谢逊始终低头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恶言相报。
如此接连三十余人,一一将谢逊侮辱了一番。最后一名长须道人出来,稽首说道:“贫道太虚子,我两位师兄命丧谢大侠拳底,贫道今日得见谢大侠风范,深自惭愧,贫道剑下也曾杀过无数黑白两道的豪杰。我若找你报仇,旁人也可找我报仇。”说着拔出长剑,左手振指一弹,当的一声,长剑断为两截。他将断剑投在地下,向谢逊行礼而去。
群雄窃窃私议,这太虚子江湖上其名不著,武功却如此了得,更难得的是心胸宽广,能够自责,看来再没人出来向谢逊为难了。
见善即迁,有过则改。
能够在人前真诚自责,自责而后改之。
非有大胸襟不可。
能容是非两端,能悟已往之不谏,能知来者之可追。
这三点只要能真诚做到其中一点,在我看来,都算得上是心胸宽广。

人的内心 ,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被爱,有时候又自毁似的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想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西格蒙德·福洛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