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论摘录一
1. 根据我的研究数据,以及近30年来大多数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惨淡表现,说明这种二分法是错误的。企业之所以会遭遇不幸,常是因为它们试图区隔多元化经营与所在诸多行业的竞争战略。(导论)
2. 目前欧亚各国的问题似乎说明,美国的制度才是赢家。然而,美国经济成长乏力,加上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都意味着我们的制度仍需要严格的审视。(导论)
3. 一个肯定不会改变的事实是,竞争将会继续演变,不会安于哪一种状态,并且也是我们持续繁荣的重要来源。如果本书只能传达一项信息,我希望它能产生一种认识:看似漫无章法的竞争力量,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是对企业或国家皆然。(导论)
4. 一旦企业缺乏较低的成本地位或产品独特性时,不采取市场细分的销售只是自我伤害。因为卖的越多,问题就越大。此时,企业应该鼓起勇气推开上门的生意,或选择议价能力较低的客户。P16
5. 企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前提是它能建立并保持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它必须给客户更高的价值,或以更低的成本创造相当的价值,或两者兼备。P27
6. 竞争战略探讨的启示是差异性的问题,它意味着选择一套不同的活动,以提供独特的价值。P33
7. 当我们回到“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取舍效应为答案增加新的解读层面。战略就是制造竞争中的取舍效应;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何者不可为。如果没有取舍效应,企业根本不需要选择,也就不需要战略。P51
8. 战略就是创造各企业活动的整合。战略是否成功,有赖于把许多事情做好,并让这些事情之间有良好的整合。假如各活动之间无法整合,就不可能有清楚的战略,战略也无法持久。P58
9. 可不可能在维持成长之余还能强化战略?广义来说,方法是把重心放在神话战略性定位,而不是扩大定位,然后妥协。P63
10. 信息革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问题并不在于信息技术是否会对企业的竞争地位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是在于它的影响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能主动预期信息技术力量的企业,将主导后续的发展;疏于回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企业,则将被迫接受由别人引发的变革,并发现自己已处于竞争劣势。P94
11. 我的数据指出一个全然失败的公司战略。在这13家企业中,6家被接管。在这些收购案例中,只有律师、投资银行、原卖主尝到甜头,而非投资大众。P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