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小苏说说《新白娘子传奇》于朦胧版许仙一角(2)长生家中
很多小可爱问我为什么喜欢写“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因为于朦胧的演技属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象无形。
诗仙李白曾在《侠客行》一诗中所言的“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说的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人。

而于朦胧演绎的医者许仙,又何尝不是福泽一方水土,为国为民的侠?
而太玄经的作者便是西汉杨雄,杨雄把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
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

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的演技,又何尝不是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后自然而然的表达?
无雕琢,无匠气,无刻意的演绎,下功夫,有匠心,顺其自然的表达,
自然配得上“大象无形”四个字。
也自然,才有了这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的感慨。

好演员,当得起赞扬,好演技,才对得起赞美,不是吗?
于朦胧版本的许仙,如果说有什么新颖的地方,那便是敏锐与高智商的表现。

长生母亲中蛇妖之毒后,许仙一边拿着药方,一边歪着头,目光虚望,
思考着不合理的地方,因着病人病情不合理,许仙小声碎碎念着不合理的地方。
通常一个人想事情的时候,是一边做事,一边碎碎念,一边念叨着一边思考着的。

心不在焉的念叨着心里的事情,眉头时有微皱,
不相信自己判断有误,却又不得不向现实认输。
于朦胧将一个分析药理又剖析病情医者形象展现了出来。
我当年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带教老师出难题考验我的时候,我也是这样魂不守舍,
一边碎碎念,一边想着刚才老师说的那个题目典出哪里,我是不是诊断做错了方向。
这便是大象无形的演技,不需要刻意,却是真实可信的表达,仿若他便是医者。

身边猛然出现人的时候,大多是打一哆嗦,如电流贯穿全身,手脚冰凉,心跳很快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缩脖子,缩身体,偏离危险方向,而脸上表现出来的是诧异,除了诧异还有怔忪。
故而在白素贞出现的一瞬间,于朦胧用心的将人被吓一跳的第一反应展现了出来。

随着人的理智恢复,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人远离危险源头。
也自然而然的会因着身体本能反应,而表现出了诧异后的紧张与慌张。
我们可以看到于朦胧不自觉的后退几步,仿佛要跌倒的踉跄,这是慌张的动作语言。
微张着嘴,吃惊的看着白素贞,这是紧张与恐惧的表情语言。

而随着身体不能惯性,后退几步之后,要维持身体平衡,故而还要缓步后退一些。
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并非由神志所控制,也并非由神志所左右。
但正因为如此,后退的“惯性平衡”的动作安排,才显得格外真实可信。
而这一些列的动作安排,也彰显了大象无形的用心演技。

而最让我惊喜的,便是许仙的智商在线,知道一个人凭空出现,若是人类必然从门口进来。
这个时候,许仙近乎跑的快走到门口,
一是凸显了许仙对于白素贞凭空出现的心慌未定,
一是表现了许仙对于不寻常事情的探究和观察力。

是否锁门,表现出了许仙对于孩子安全性教育的心性,另外一个则是责备自己方才太入神,以至于有人进来都不知道,万一太入神的时候,孩子跟坏人走了,怎么办?
这便是一种善心,善心的担心孩子的安慰,善心的责备自己的疏忽大意。

白素贞的反驳,让许仙表现出了疑惑,质疑自己判断的疑惑,怀疑真相的疑惑。
这样的疑惑,用的是左右观察门外,思索自己方才是否真的疏忽大意,还是被白素贞忽悠。

因着对白素贞尚有几分的怀疑,故而看到白素贞给长生灵药的时候,眼神带着质疑和戒备。
斜侧着身子,斜睇白素贞,一脸警备的模样,也表现了许仙对陌生人的警惕和本身的机敏。
确实,我们观察别人的时候,若是对方没有看着自己,都会一瞬间斜睇人家,
内心思考着、对比着人家的所作所为,所说所答,计较着每句话的深意与表层,
再以此推断是非、真假、黑白、对错。
只是平常我们斜睇人的时候,速度极快,而电视剧则是慢化了这个思考的过程罢了。

许仙的手不敢放在白素贞的身上,也不敢碰触到白素贞,这是大宋谨记男女大防的表现,

更是克己守礼,遵循古制的君子风范。
正人君子,正襟危坐,周正公子,温吞有礼。
说的便是这番模样。
人命关天,对于敬畏生命,敬畏天地的医者而言,医者所在,救死扶伤。
不误伤生命,不误诊病患,不拖延病症,不漏诊治病。
当医者急切的时候,双目急切中带着诚恳,诚恳中又有着对生命的珍视,
当医者急切的时候,语带关切中带着担忧,担忧中又有着对生命的谨慎。
故而,我们可以看到于朦胧将医者仁心的模样,不着痕迹的呈递了出来。

当看到长生将“来路不明”的药丸给长生母亲吃下后,我们可以看到许仙倒抽一口凉气的模样,那是一种错愕,更是一种自责,还带着一种担心用药后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担忧。
这是病人乱吃药以后,医者急切却又担忧的下意识的表情。
是人们错愕和惊讶时候,倒抽一口凉气的反应。
而这个反应,我们谁没有过呢?不是吗?
而这个表情出现在这里,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呢?

看到长生母亲睁开眼,我们可以看到小跑而来的许仙整个身子放松了,而因着放松,吊着的一颗心也落了地。
人放松的时候,会选择坐下或躺下,双目无神的虚望,木讷而又怔忪。

看到长生母亲恢复了健康,我们可以看到许仙是呆呆的坐下,木讷中带着思考。
而微张着嘴,则是舒出一口气的下意识动作,将方才满心的担忧都付诸在这吐出的浊气中。

而伴随着呆呆的坐下,我们可以看到许仙机敏的恢复神智,给长生母亲号脉,以脉象来确定药物的有用性,也明确长生母亲的身体状况。
这是属于医者的本能,任何药物入了身体,
都要做随访观察,或是床旁监测,尤其是重症病人。

想一想ICU为什么那么多的检测仪器,再想想为什么住院的病房必须每天医生查房?
因为人命关天,必要的随访观察是确定身体状态的基础。
而中医,号脉一如检测仪器,便是排查身体状态的技术。

一个合格的大夫,要做的不仅是对医术的热忱,对病患的诚心,更要做到认识不足,
承认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勇气,
也难怪《礼记》所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道惭愧,便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对知识敬畏的本真。

但即便是知耻近乎勇,作为人,还是有一种叫做“脸红”的本能反应,即便是脸上看不出,可心中一定能够感觉得到,而身体也会诚实的反应出来,那便是“坐立不安”,“眼神飘忽”。
故而我们可以看到在长生母亲感谢白素贞的时候,许仙的眼神飘忽不定,有着坐立难安的神态,那是难为情的心情直观表现。
这是个细微的情绪表达,却也是许仙此刻心情必须表达的微情绪。
故而,我一直欣赏于朦胧的演技,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的演技,便是如此。


因着尴尬至极,又因着惭愧到了心慌的地步,故而许仙在主人家留客的时候,表现出了快步离开,一如小旋风,绝不拖延的动作。
这何尝不是惭愧到落荒而逃的小性情呢?
人有各自的小性情,许仙显然属于一羞愧就逃离的那种,那种有着不凡的见识与睿智,
却又自尊自重,谦逊有礼,易羞涩,易心软的好人。

这便是于朦胧扮演的许仙,有小性情,又有小个性,对人性和心里理解透彻,
表演又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于朦胧。
也难怪诗仙李白曾言侠客为:“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了。
医者本是侠,侠之大者,何人能书?
不过福泽一方水土,诠释世间道理并造福于民罢了。
不过歧黄医治黎民,解释世间药理并造福于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