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不吃饭,欧美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作者:Cecilia
我妈常说,当年我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她追在后面喂饭的,如果不喂饭,我就勉强吃几口。
我对此也有印象。
我爱不吃饭,是因为我觉得不饿;我不饿,是因为我妈追在我后面喂饭。你看,很快我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被喂饭 - 不饿 - 不吃 - 被喂饭……
欧美的育儿专家提倡让孩子自己吃饭(Baby Lead Weaning),尤其是在强调个人自由的美国,是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来吸引孩子主动自己吃饭。
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让吃饭变得简单。
进食方面,让孩子用手直接抓取就能吃,而不是用勺子、碗等餐具增加吃饭难度。
典型的就是手指食物(finger food),例如切成小指粗细和长短的蒸软的胡萝卜条,以及生切的苹果条、牛油果片、土豆泥、豌豆泥等等。
每给吃饭过程增加一条规则,让孩子自主吃饭的难度就高一些;反之亦然。
其次,优选孩子喜欢的食物。
味道清淡、口感清新、色彩鲜艳的食物是孩子所青睐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摆盘,做出孩子喜欢的彩虹色、动物、植物等。
也可以利用父母津津有味的吃相、赞叹等来增加孩子的预期,让他们有所期待,自然会满怀兴致地尝试。
欧美父母喜欢提供给孩子的蔬菜和水果沙拉,就是这种类型的。
第三,尽量不打扰。
孩子吃得开心和专注时,不要轻易打扰孩子。
国内一些父母和老人很爱干净,常常在孩子掉饭粒、蹭脏嘴巴、弄洒东西时,以清洁的方式打扰孩子进食。
有时候他们觉得收拾孩子吃饭后留下的一地狼藉太困难,甚至会主动代劳,这显然会削弱孩子自己吃饭的内在动机。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吃饭时避免看电视、看视频和过多的热闹对话,这可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孩子不认真咀嚼。
第四,玩食物要有节制。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会纵容孩子玩食物,尤其是在孩子吃完饭以后,家长终于能自己开吃了,就不管孩子糟蹋食物的行为了。
其实,家长培养的只是孩子玩食物的兴趣,而非吃食物的兴趣。
欧美家庭通常会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食物(而不是一大碗),到孩子吃完以后再添加,避免给孩子糟蹋太多食物的机会。
第五,给予孩子自然教育。
让孩子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会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并加倍珍惜。
小萌在美国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带孩子们在幼儿园种植一些植物,也让他们用放大镜探索和观察。
这既是自然教育,也能让孩子了解食物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帮助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吃饭习惯,随着他们精细动作的发展,也能吃得越来越好,掉饭、浪费、手抖等情况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