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游记之上海之龙川北路
地标:泡桐。
清明天气晴好,出门踏个青。刚好要买衣服,就决定沿着龙川北路走去徐家汇,地图查了一下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觉得还可以,想着如果累了,回来就坐车。
之前龙川北路经常走,上下班会沿着龙川北路来回,往上海南站坐地铁。路上先经过植物园,早先两边都有,现在西面开建徐汇区的一个医院。当时西面园北面的公寓外墙还扯过横幅予以抵制。记得西面开工前,植物园有个阿姨,每天早上开着广播,活动身体,隔着护栏摆些植物园内种的菜卖。往北是张家塘港。沿路有几个学校,其他基本都是住宅。只有一个叫草津的厂,到石龙路口原来是个漕河泾的地段医院,改成德必易园也好久了。过石龙路后就是柳州路了。
这次出门先往南,经过上海中学,学校在建设一个教学楼,下午刚好是工人开工,陆陆续续从宿舍往工地走。有点像学校的那种集体的感觉。

往南到上中西路就折返了,东面是园南一村。进村小路路口有一颗长得好看的泡桐树吸引了我。如果把树当做老朋友,每次回家都看到ta在那里等候着,比欢迎回家四个字更温柔。我很早就认识泡桐树,小时候住船上,岸边就有一颗很大的泡桐树,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我会捡花,单把花托用铜丝穿起来,做成一条蛇来玩。


泡桐花粉紫色,像喇叭,我捡起一朵,嗅得香气浓淡宜人。这棵树引着我又沿小路往里走了一程,泡桐树不止一颗,估计它们是亲戚吧。我在上海见过好多这个季节的泡桐,有的形状是有规律的,不管花枝从哪个方向伸出来,最后的花簇都齐刷刷指向天空,有一种蓬勃的气势。下面是为了表现蓬勃,百度找的图:

正走着,无意听到两位老人打招呼,老太太问:“买格啥物事?”答:“买格米。”多少钱一斤,当心身体之类,后来没有细听。老太太坐在屋檐下,戴个白色太阳帽,没有人陪,也没有猫和狗。我想起一个词,枯坐。我看了她一会,本来想留个照片,她好像也注意到我了,觉得不太好就没留。
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外婆。我奶奶是有朋友的,经常出门找朋友玩,也有人来找她玩。每次我放假回家都会买点吃的去奶奶那儿,在奶奶家吃饭,一直到奶奶很老,老得不能再做饭。有一些很家常的交流,奶奶会关心我的工作和婚姻,为我找女朋友,和我说一些家庭里面的消息,我就是看看他们,听一听消息,也为他们做一些小事情。有的时候我去的晚了,奶奶知道我回来了,也会到我家找我。我没离家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七十多,到他们九十多去世,现在我也快奔到四了。这二十年过得很快,我也没好好了解他们的老年生活,就过去了。他们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也是枯坐着吧。我没有照顾过他们的饮食起居,也没有很好地了解父母辈也就是他们的儿女们轮流照顾饮食起居的最后阶段是什么情形,我也没有在他们最后的时光陪在身边。我大学毕业工作的时候,奶奶79岁还陪我一起到了上海,我准备买房子,爷爷82岁还赶来上海。我记得我去接父母和爷爷的时候,爷爷上地铁的自动扶梯时会不小心掌握不好平衡,差点摔跤,这点警醒我,老人乘电梯一定要扶着。地铁出站爷爷说要上厕所,我就带着赶去华亭宾馆,还没进厕所门,爷爷就憋不住尿出来了,这点警醒我,老人要及时上厕所,要多留意活动范围内的厕所分布。
我的外婆和我们不住在一个镇子。最后的岁月是在沙沟桂庄老宅,那个老宅挨着小河,局部都快塌了。外婆耳朵有点聋,我有一次回桂庄参加一个婚礼,有了陪外婆坐在路边晒太阳的一段时光,聊得很少,她就说我还不找老婆啊,我问了一些见到的新奇的见闻。家里晚辈有时对外婆说话不太客气的。曾经外婆在我家一起住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不太客气地为一些小事批评和怪罪。我想爱和孝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报恩,互相之间怎么才能保持宽厚和耐心呢,这份爱和孝怎么才能维持活力呢?
莲子已成荷叶老,来时被珍宝,去时也当被珍宝,珍宝换珍宝,未老终会老,心知道谁好,然后对ta好,ta也有心,对好的人好。
下面这张是好多天前拍的上海中学校办厂院里的玉兰,玉兰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我这次路过的时候已经没多少花了。之前迎着晨光的色彩更好看,后面一张是出游返程背着夕阳。


站在百色路路口,东西两边完全是两种景象。往东是一大群醒来化好妆春游的梧桐,往西梧桐稀稀拉拉,仿佛还在赖床。倒是一株泡桐独领风骚。看来春天确实是从东而来。


往北而行,看到路边的树也换了新皮带,树长大一些,皮带就要松一些,也不知道是树扶着杆子,还是杆子扶着树。

路边也没有好看的建筑,直到石龙路口的德必易园,看到一家店门比较别致。由于建筑和马路之间的人行过道偏窄,这样子的话门虽未开,却仿佛张开了怀抱,让一步自然诱人。门口一寸空间,留一束灯光,更添眉目之情。

路口望北,是一排大树,刚听到春天的脚步,还没醒来。到夏天就会是一排清凉的屏障。

穿过地道往北,是地铁15号线工地。

然后折向东,来到万科中心,门口有长凳,刚好累了小坐一下。这边一个细节让人顿生好感,一个小灯也纳入了一个大系统,灯也有一种获得身份有人牵挂的感觉。万科中心背后更是一个别有天地的绿地休闲公园,令我暂时忘记了徒步之累。

路上看到了垃圾分类清运车。

公园最大的惊喜是小蝌蚪。水里有一个植物,那叶子和沙县小吃LOGO一般。

这个不认识的植物,涨势逼人。哎,四体不算勤,大多数草木不认识。

迎春花,花比较好认,颜色,外形,再加形色APP。

公园地势有高有低,开阔处形成一个露天剧场,城区如此规模的公园也是够奢侈的了。。


地面小砖也铺出了花样。

红花烂漫。

终于到了徐家汇,路上建筑也无独特的好看。上海老站的西山墙窗户略有特色。

路对面不知什么建筑,觉得这种骑楼式很好,建筑内外之间有一个沟通的空间,好多学校教学楼也是这样的。

终于到了港汇,优衣库看一圈,没有喜欢的。出来发现一个好玩的棋子。

逛了半天,回家烧饭吃完已过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