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学
30多的人了,突然想读书,想上学,于是最近开始尝试背一些高频词
1.从乐观的角度说,学英语不像是学数学,这东西应该是跟智商比较脱钩,然后跟时长比较正相关,今年申请肯定来不及,来年申请时间还充裕,所以战略上是可以乐观的,大不了离职专心学习半年到一年嘛,反正钱够养活自己的。
2.从悲观的角度来说,六级都没过的人,自求多福吧。不过倒是在接近十年的工作中,由于不断接受生活的重锤,弄得内心比较强大了。
3.我发现背单词这个东西,首先,一定要背高频词,可能成就感(此时脑内响起achievement)会比较容易获得一些。朋友给了我一个只有500个词的词表,我在一点点的背。我发现去想去的学校的官网看看发现那些单词更熟悉了,比如establish这种词,这要是我之前只会认识found,就这种长得奇形怪状的词我居然能认识了,还真挺好的,还能经常看见,就像经常见面的老朋友,真好,能跟你这个优秀的单词天天打照面,我很开心。
4.我发现背单词一定要改变顺序,我会简单把这个词表中每个部分写个脚本随机打乱一下,然后扔到百度翻译里面让他去读,开车有时候会听一下(坚持了好几天),或者打乱之后照着看,看看认识不认识啥的。
5.另外我发现,这个背单词,我原本以为自己是在背单词,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分类器。比如我今天背了50个单词左右,我看着打乱顺序之后我还都认识,然后明天又背了一些,还是认识的。但是全放在一起测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不认识了。主要还是相近的词捣乱,我觉得我的大脑此时本质上是一个分类器,在一个50的类别的分类下表现还可以,一旦在进入100个类别的分类的时候,由于我记得每个都很模糊,这样长得相近的词就会被误分类。就好比说investment和investigation,太像了,意思也像,各自放在各自的test set里都能够被正确分类。最近我发现诸如什么conference,conservation,subordinate,subsequent之类的都特么是con开头和sub开头,放一起就十分懵逼,那种十分懵逼的感觉真是很打击我脆弱的心灵。
6.于是,机智如我发明了新的办法,我可以grep一下con之类的,把所有类似的长得像的词全整一起做一个test set,来集中让自己背。这样我就可以下回见到某个单词不是con*****或者sub****那种感觉然后用我强大的想象力(imagenation)来去根据上下文(context)猜测了,而是解锁了****的部分,让哪部分的字母也真正成为分类器中的强特征(significant feature,这么写对么?)
7.希望自己一年多后能在香港,我这为场为期六十年的青春期,应该才刚刚开始(comm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