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之五

P143
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幅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分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就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侮辱。...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P15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微不足道的烦恼——不管它出自人或事——如果我们脑子里老是想着它,老是以强烈的色彩夸大地描绘这一烦恼,就会膨胀成为可怕的巨物,让我们束手无策。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应抱持一种尽量客观、求实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它们。如果把细小的物件放置得太靠近眼睛,我们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看到其他别的东西,同理,在我们的直接范围以内的人和事,尽管都是鸡毛蒜皮般的无关紧要,但却经常过分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占据了我们的思想,甚至造成了我们的不快。这样,我们就无暇顾及重要的思想和事情。我们应该制约这种倾向。
P152
我们处理某一事情时,必须把一切其他别的事情置之度外,在适当的时间里为某件事情操心、担忧或快乐,其他事情则不予考虑。打个比方说吧,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存放思想的抽屉柜,在拉出一个抽屉时,其他的抽屉却保持原位。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考虑一个沉重的问题而失去在同一时间的乐趣,我们的宁静也不会因此而被剥夺。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考虑也就不会代替了对另一件事情的思考,不会让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导致了对许多细小问题的忽略,等等。
P155
对于上述禀赋优异的人来说,人生、世事连带所有平凡的和物质的东西,都具有另外某种更高的、形式上的趣味,因为所有这些材料都蕴涵着他们创作的主题。...只要个人生活的困境允许他们得以喘息,他们就会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收集这些素材的工作中去。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和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即使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
P156
概念只能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情形,但却不曾提供单个、具体的事物,而正是单个具体的事物包含着现实。因此概念只能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意欲;但概念却能恪守诺言。因此教育就是让我们只信赖概念。当然,为了教育的目的也需要一些图像以作解释、阐述的功夫,但那只是辅助性的。
P157
我们应该时刻驾驭我们对眼前现实的印象和直观认识。...直观印象强有力地侵入我们的情绪扰,乱了情绪的平和或者动摇了它的坚定。...不存在危险的十个理由根据,都敌不过一个存在危险的表面假象。...如果我们无法纯粹通过思想消除某一印象影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相反的印象以中和它的作用。例如受到别人的侮辱时,我们可以想到那些敬重我们的人。
p159
我们四肢所感受的疲倦,其真正源头在大脑,所以,只有进行随意运动——亦即指令由大脑发出的运动——的肌肉才会感到疲劳,而并非随我们意愿工作的肌肉,例如心脏,就不会感到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