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隐秘笔记-一个天才不为人知的情爱悲剧(上)
注:这是2014年翻译的一篇学术性论文。
今年夏天,从意大利曝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几年前,偶然发现了一些达·芬奇的不为世人所知秘的密笔记。经过数年研究,现在这些笔记和研究成果公诸于世。其内容是令人惊骇的。它们颠覆了既往对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的认知。英文各大媒体对此都有详尽报道,可是我至今没有发现,中文媒体的相关文章。我们只有没完没了铺天盖地的好声音的报道,却对这一文化界的大事表现出如此的淡漠。这又一次体现出国内知识界的浮躁,治学的粗疏,和学术前沿缺乏敏感性,当然创造性就更是从来少有。我的英语虽然很差,但在这里试着进行一下翻译。拾遗补阙,聊胜于无吧。如有谬误之处还请各位读者给予指正。谢谢!
达·芬奇的隐秘笔记
-一个天才不为人知的情爱悲剧
2007年在整修坐落于距佛罗伦萨城仅几公里外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别墅(Villa Medici)时,修复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暗室。当时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豪华王洛伦佐(Lorenzo il Magnifico)的那座巴洛克风格的奢华别墅的地下室。这间地下室是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美第奇家族收藏的令人眩目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们的作品,“豪华”一词在形容这间博物馆时已经显得平淡无奇,太轻描淡写,太不够劲儿啦: 乔托(Giotto di Bondone 1266—1337), 马提尼(Martini 1284—1344), 洛伦泽蒂(Ambrogio Lorenzetti 1300—1348),邦克(Nanni di Banco 1384—1421),多纳泰罗(Donatello 1386—1466),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27—1516),曼塔尼亚(Andrea Mantegna 1431—1506),美洛佐·达·弗利(Melozzo da Forlì 1438—1494),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西尼奥里尼(Luca Signorelli 1445—1523),佩鲁吉(Pietro Perugino 1446—1523), 卡巴乔(Vittore Carpaccio 1450—1525),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1475—1564),拉菲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 1483—1520)), 提香(Tiziano Vecellio 1490— 1576), ……。仅仅罗列出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难以平静了。当一名40多岁的工作人员在小心翼翼试图悬挂起一幅佩鲁吉的自画像(图1.)时,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把手中的一只工具不慎掉落下来,这个谢了顶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心头一缩,下意识地更加握紧了那副画作的画框,随即他听到工具砸在地面的一块石板上发出的一声闷响。(这里地板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珍贵的啊!)他的双眼一闭,但立刻又睁开了。这位经验丰富的文物专家已经意识到:地板下面有一个洞。
当暗室被开启后,人们看见里面堆满了奇珍异宝,简直让人窒息。在整理这些宝物时,专家发现地室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只生满绿锈的破旧铜箱。打开之后看见里面是几大本厚厚的笔记。由于代久远,笔记本的纸张已经发黄变脆,边缘残破。于是帕多瓦大学的一个专门修复古代书籍的小组,又花费了三年时间,用特殊的化学试剂固定了每一页纸张。到了2010年的夏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艺术史学专家阿尔贝托(Alberto Russo)被请来鉴定笔记作者。阿尔贝托在事后对采访的英国BBC记者说,当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笔记后看到第一眼时,他就认出这是达·芬奇的笔记本。(注1:BBC制作的纪录片在旁白中解释说:由于太过激动,或是紧张,阿尔贝托翻开后以为看到的是那幅著名的《维特鲁威人 》(The Vitruvian Man),但其实那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名女性。它仍然是达·芬奇的手迹,但,是一个女性版的《维特鲁威人 》。在原来的笔记里,达·芬奇画下了他心中完美的男性的身体;在这本暗室中的笔记里,达·芬奇记录的是他心中完美的女人。二者的差别其实是十分明显的。)
随后,一个由比萨大学、罗马第一大学、米兰大学、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达·芬奇专家、艺术史学家、语言学家和机械工程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夜以继日地破译这批神秘的笔记。
在新发现的达·芬奇笔记中,仍然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文字中间同样是大量的素描插图。这位天才晚年只记笔记,研究自然万物和如何写好一个句子。他一生其实很少绘画,(注2:现已确定是达·芬奇的真迹画作不足30幅,)晚年更是只作大量的素描,画下他的那颗大脑中一个又一个的奇思怪想。但与既往所有的笔迹不同的是,达·芬奇的这本笔记是用右手直接写成的。达·芬奇可以用左、右两手绘画,但过去的笔记都是用左手以镜像体反向写成的,以至于人们以为达·芬奇只能用左手写字,但可以双手作画。(注3:镜像书写,mirror writing,是指以与通常书写笔画相反的方向进行书写。所写文字为正常书写文字的镜像。所以,在镜子里可以被正常阅读。现代急救车上常有镜像体的“AMBULANCE”字样,以便于司机在反光镜里辨识。镜像书写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与大脑负责语言的神经元细胞的位置异常有关,也有报道发现脑组织损伤可能诱发镜像书写。在自然情况下,镜像书写的起源,目前还不清楚。)
笔记的内容让所有研究者震惊。在BBC的专题片中,米兰大学的安东尼(Antonio Conti)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着镜头只作出了两个字的评论:可怕。
它们颠覆了既往对于这个天才的几乎所有的认知。
这本笔记实际上是一本达·芬奇自己的“枕边书”。它详细记录了达·芬奇奇怪的性爱史。所以,也可以说是一部达·芬奇的性爱日记,尽管里面的内容远远不止是性爱。
关于达·芬奇的性取向,长久以来人们一致相信,他是一个同性恋者。达·芬奇终身未婚,没有子嗣,而且从他的画作和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1476年,还委身于委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门下学习绘画和雕塑时,达·芬奇即被匿名指控鸡奸行为。案件被保留在当时行政官和值夜官的法律文献中。因为案发之后的一段日子里,达·芬奇不得不要在值夜官的监视下度日。(注4:值夜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执法机关,负责取证鸡奸等非法行为。)另外能显示达·芬奇的同性恋取向的事件则是和他的一个绰号叫沙莱(Salai)或依尔·沙莱诺(il Salaino)的助手兼仆人有关。1790年,十岁的小沙莱进入达·芬奇家。两人关系紧张。达·芬奇在笔记中说沙莱是“小偷,骗子,顽固而且贪食肉食,是个小魔鬼。”(注5:达·芬奇是最早的素食主义者之一,并在当时即预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切杀生行为都将被禁绝。)然而,之后的30年里,两人仍然一直形影相随生活在一起。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收藏品中,有一件达·芬奇于1518年完成的色情素描《印加魅地天使》(he Incarnate Angel)(图2.),后面就有沙莱的名字,在这幅素描里,达·芬奇详细绘出了沙莱翘起的生殖器,而达·芬奇的那幅具有色情色彩的名画《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中约翰的形象也是以沙莱为模特的。在另一幅色情画《亚特兰提斯抄本》(Atlantic Codex)中,沙莱再次出现。这一次在他的两腿之间的远方,达·芬奇画下了一支由阴茎组成的行军的队伍。达·芬奇在很多素描中画了男性生殖器,其中大部分画中的人物是他的朋友,但他很少画裸体的女人。(注6:在达·芬奇死前,他把自己一生心爱的名作《蒙娜丽莎》赠给了沙莱。)当然,类似的证据还有一些,然而从最新的笔记中人们终于明白了,达·芬奇并不仅仅是一个同性恋者,实际上,他对于女性有着强烈、亢进而且变态的情欲。荒淫无度。这是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
从这些笔记中专家才在知道,几乎终其一生,达·芬奇在他的暗无天日的地宫里与一个个女性进行着隐秘的,疯狂变态的,无休无止的虐情和性爱。做爱之后,这个性格急躁、暴戾的天才就粗暴地赶走那些女人,然后变得平静下来,安详地躺在他的那张豪华的铺着淡绿色丝绸床单的大床上,开始详细记录下刚刚发生过的一切。(注7:达·芬奇说过,不要相信记忆,要把所有想到的都记下来。因此,他终生每天记笔记,实际上几乎是随时随地地记。)在此之前发现的达·芬奇笔记有多达四万页,新发现的笔记有三万余页。这些新发现的笔记是躺在床上记的,令人不解的是,既往达·芬奇书写需要给别人阅读的文件时可以正常书写,但笔记是用镜像体书写。可是,这些夜晚的笔记显然是不能给别人看的,但达·芬奇却出人意料地没有用镜像体,而是正常书写的。笔记上遗留了许多墨渍,是由于达·芬奇独特的睡眠方式造成的。达·芬奇常常会在清醒状态中突然进入睡眠,只经过短暂但深沉的睡眠后又突然醒来,完全恢复清醒。(注8:达·芬奇一生采取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的方式,随时随地频繁地打盹以取代完整的睡眠,减少每天睡觉的总时间。)笔记内容记得十分凌乱,跳跃,反映出他在书写时思维活动极度兴奋,飘忽不定。内容往往涉及到天文,物理,军事,医学, 考古,建筑,地质,光学,机械工程学,和绘画,文学等诸多领域。(注9:参见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Leonardo_da_Vinci )还许多零零散散的箴言警句,和无边无际意义含混的呓语。可以说,笔记里几乎包含了他的全部的无穷无尽的奇思怪想。从笔记的内容来看达·芬奇的性欲亢进,不正常,很奇怪,他往往整夜不眠,有时一夜中做爱数次,经常是与不同的女性。年龄从未成年的少女到老妇,有达官贵人,也有街头的流浪女,妓院里的妓女,市井中的姑娘,老太太,以及佛罗伦萨众多的有夫之妇。其中,最著名的是丝绸巨商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奧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丽莎·乔宫多(Lisa del Giocondo)夫人。
达·芬奇正是受到她的丈夫吉奧亢多邀请而为其爱妻乔宫多绘制肖像,从而完成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幅人物肖像,《蒙娜丽莎》(Mona Lisa)。(注10:《蒙娜丽莎》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达·芬奇在画布上作画很少,大多在木板上作画,《蒙娜丽莎》长77公分,宽53公分。)画中的乔宫多表情平静、微带笑容。(注11: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 –1547)是个达·芬奇迷。1516年,他在达·芬奇去世后花了4000埃居的天价买下了《蒙娜丽莎》,并把它保存在枫丹白露宫,直至路易十四时期。现在《蒙娜丽莎》在法国卢浮宫中保存。)不过,据新发现的笔记称,达·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一幅是在与乔宫多发生性关系之前,画时达·芬奇让乔宫多夫人裸露上体。裸体版的《蒙娜丽莎》完成迅速;另一幅是性交之后,后者的绘制历时长久,每一次作画前,两人先做爱,乔宫多夫人经常会数次到达高潮,然后,达·芬奇在他的地宫里支起画板,开始给乔宫多画像,一旦再次性起,无论是达·芬奇还是乔宫多,达·芬奇都会停止作画,再次做爱,做爱结束后,才重新作画,也有时一直做爱,直到精疲力竭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所以,《蒙娜丽莎》完全是在所有的情欲都被宣泄掉或者说被完完全全满足之后才完成的。在笔记中,达·芬奇写到乔宫多是他“唯一可以在床上以温柔方式对待的女人”。(对此,达·芬奇自己也一直不能理解。)画作初步完成后,达·芬奇比较了两个版本,把两个版本都保留了下来。但在笔记中说:乔宫多在第二副画中的表情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那是一种无法画出的平静,而他竟然把它画了出来。(注12:许多研究达·芬奇的人都会为这个难以理解的天才而疯狂。所有达·芬奇的作品都遭到过攻击——被枪击或者被石头砸。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被盗。一个已经临摹了4年《蒙娜丽莎》的法国画家路易斯•贝鲁(Louis Béroud)在22日,走进卢浮宫后,发现过去悬挂这幅心爱之作的地方空空荡荡了。原来,一个名叫爱德华多•德•瓦尔菲尔诺(Eduardo de Valfierno)的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竟然偷走了《蒙娜丽莎》。其被盗原因却是因为卢浮宫的主事者预感到某种不安全的气息,决定为宫里所有重量级的画作加上防盗玻璃。在招募的数名手艺高超的工匠中就混进了这个瓦尔菲尔诺而且被特地安排为《蒙娜丽莎》制作防盗玻璃罩。1913年,《蒙娜丽莎》重新回到卢浮宫时,法国举行国庆,并在这天将全国商品降价40%以示庆祝。在罗浮宫,曾有一个专职看守《蒙娜丽莎》的人,长期不停地跟《蒙娜丽莎》说话,和画产生了感情,他甚至不能忍受有游客来参观《蒙娜丽莎》,最后,他疯了。)
达·芬奇笔记中关于两幅蒙娜丽莎的记载,还揭开了另一桩悬案。
2012年,法国拿破仑的后裔展出了一幅其家族收藏近200年的裸体版《蒙娜丽莎》画像(注13:真正名称叫《蒙娜万娜》。图3.), 掀起轩然大波。画像中的蒙娜丽莎赤裸上身,坦露双乳,看向观众。画像最早属于拿破仑的叔叔,红衣主教约瑟夫·费什(Joseph Fesch)。费什是一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生前收藏有数幅达·芬奇的画作,包括《圣杰罗姆在野外》(S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注14:《圣杰罗姆在野外》上曾经发现过一枚达·芬奇的指纹。现在作为达·芬奇的标准指纹。)根据一份1845年的笔记记载,这幅画是费什从富有的罗马贵族罗斯皮格利奥家族手中买来的。之后,被费什藏在其私人图书馆的一堵墙中近一个世纪。对于这幅画的真伪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不太可能是达·芬奇的作品。因为,达·芬奇几乎从不在绘画中画女性裸体。人们也看不出达·芬奇要画一幅裸体的蒙娜丽莎的的目的何在。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这幅画中充满了情欲。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曼德·海默氏莱昂纳多研究中心(The Armand Hammer Center for Leonardo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主任、著名达·芬奇研究专家卡罗·皮德里蒂(Carlo Pedretti)认为,这恰巧支持了他的一个大胆猜测,他认为在创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中,蒙娜丽莎的原型爱上了达·芬奇。而且,这是一种致命的情欲。当然,他知道达·芬奇是绝对不会爱上这位多情的妇人的。因为,达·芬奇是一个同性恋者!所以,皮德里蒂以为这幅画透露出达·芬奇的某种幽默感。(注15:对于达·芬奇的幽默感,有过一些研究者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而拿破仑对《蒙娜丽莎》的另一个著名影响是,当年为了把《蒙娜丽莎》装进现成的画框,而不用等待制作新的画框,这个性情急躁的小个子元帅拿起锯子亲自把《蒙娜丽莎》左右裁去了3厘米,然后挂在了枫丹白露宫他卧室的床头。)
根据达·芬奇新发现的笔记,的确在绘画《蒙娜丽莎》的一开始,乔宫多就失足落入了对达·芬奇的爱河之中,至死不能自拔。那是1504年的暮春。从那之后,两人频频幽会,疯狂做爱。但奇怪的是在这一阶段达·芬奇在笔记中反而很少谈论乔宫多,更没有明确说过他是否也爱上了乔宫多。(注16:在达·芬奇的这些笔记里,总是大谈特谈那些他玩弄的女性,描写做爱的细节,她们的体态、性器和做爱高潮时的种种仪态。)可是,当到了1506年《蒙娜丽莎》已大体完成之际,达·芬奇却突然断然抛弃了乔宫多。因为,随着画作既将完成,乔宫多已经再也不能自拔,她竟然提出要和达·芬奇一起私奔。这个疯狂的念头着实吓着了达·芬奇。在笔记中,他怒气冲冲地说,他无法想象这个愚蠢的女人,竟然会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且对他纠缠不休。离开佛罗伦萨,离开王公贵族们的资助,(注17:欧洲大陆的这种资助的传统,对于人类文明影响深远。长期以来,欧洲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家、思想家都以各种形式接受过朋友、王公贵族或商人的资助。)而和她逃到乡下一起过清贫的苦日子,这绝不可能!因为,他一天也无法离开他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啊!然而,乔宫多的天真、痴情与刚烈是达·芬奇完全没有意料到的。在第二年,即1507年,乔宫多自杀了。(注18:对于《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艺术历史学家帕兰蒂(Robb J. Parlanti)曾发现一张写有丽莎夫人的死亡证,证明显示丽莎于1542年7月15日逝世,遗体下葬于佛罗伦萨一间女修道院。帕兰蒂相信这个普通人家的女人丽莎才是真正的蒙娜丽莎。)
从笔迹中可以看出,乔宫多的自杀对于达·芬奇的打击是巨大的。达·芬奇在他的隐秘笔记中终于承认了,乔宫多是他此生的挚爱。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写下大量文字谈论伟大的爱情。(注19:在既往人们看到的笔记中,达·芬奇对于爱情从来避而不谈。以前人们只是简单地以为,这是因为达·芬奇是一名同性恋者,而在当时同性恋还不能为世人所接受;或者,这是因为达·芬奇一生只对科学与艺术感兴趣。)随后,他又道出了他不得不抛弃他心爱的乔宫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恐惧。对于爱的恐惧,令他无法正视、接受自己对于乔宫多的挚爱。从这一时间段的笔记中可以看到,恐惧让达·芬奇在暗室中的行为更加扭曲,他在其他女性的身体上疯狂发泄试图摆脱减缓他的恐惧。这种恐惧反映在1504年开始绘制《蒙娜丽莎》的同时,达·芬奇画下了一幅名为《安吉利亚之战》(The Battle of Anghiari)的关于战争和死亡题材的油画。(注20:这是达·芬奇唯一一幅战争题材的油画。图4.)画面里令人惊恐的狂暴正反映出画家内心的凌乱与挣扎。他说,他一生都为阿芙罗狄忒所困扰,并对她恐惧不已(注21:阿芙罗狄忒,希腊语:Αφροδίτη;英语;Aphrodite,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
1508年,就在乔宫多自杀殉情的第二年,达·芬奇开始埋头创作对于他自己意义最为重要的一幅油画作品《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图5.)。这部作品源于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许多大师都画过同一题材同一名称的油画,虽然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30年后于1530年完成的临摹米开朗琪罗的那幅躺在鲁本斯式的猩红颜色的幕布上的《丽达与天鹅》,但第一个开发这一主题的画家是达·芬奇(图6.)。与那些大师把这一题材处理为人兽交媾的色情艺术不同,达·芬奇用它来暗喻自己和乔宫多的这段苦涩的隐秘恋情。他画的《丽达与天鹅》异常安详静谧,将内心的痛苦化作永恒的艺术。这段笔记解释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疑惑,即达·芬奇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材?在达·芬奇所有的绘画作品中,取材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宗教内容,另一个是世俗的人物。神话题材之于达·芬奇是非常罕见的例外,(注22:《安吉利亚之战》属于历史题材,是令人困惑的又一例外。)达·芬奇即使在他的大量的素描习作中,除了为绘画《丽达与天鹅》做准备,就再也没有画过女性裸体 。假如达·芬奇选择的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那个时时刻刻都在幻想飞翔逃离克里特岛迷宫的那位迷宫建造者代达罗斯(Daedalus)也还有着某种逻辑上的合理性。所以,选择这个涉及异性间的性爱题材,的确令没有见到新发现的笔记的达·芬奇专家们极其费解。达·芬奇在画《丽达与天鹅》时沉浸在对现实的痛苦感知和对往昔的甜蜜回忆之中,他绝对不会想到他现在所作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丽达与天鹅》完成后的500年间,跟进者不绝如缕。是达·芬奇激发了众多的文学家与艺术家对这一题材的醒觉和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画家,他们追随达·芬奇纷纷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技巧,表达了对这一题材象征意味的理解,从而构建了一部形式探索与象征研究的《丽达与天鹅》的绘画史。而第一个跟进的就是米开朗琪罗,接下来是拉斐尔,同时代的还有科雷乔(correggio)。
(注23: 1. 关于《丽达与天鹅》可以参见以下文章。《丽达与天鹅》中的情与诱:http://whosthatgirl-searchme.blogspot.com.au/2012/12/leda-and-swan.html;有关《丽达与天鹅》的邮票:http://lyx2488.blog.163.com/blog/static/171241162013765270237/;版画:http://blog.163.com/xiao_yu_123456/blog/static/2311200182014231105839302。
2. 最早的《丽达与天鹅》是一幅完成于约2000年前的镶嵌画,有1.5平方米。1962年,塞浦路斯帕福斯的一位农民在阿佛洛狄特神庙附近耕地时发现了这幅画,画是用小石头镶嵌到地面上的。丽达几乎全裸侧身站立,她的身体丰腴,一只肥硕的天鹅正用嘴贪婪地拨去她腿部的衣衫。现在这幅画已经成为塞浦路斯的国宝。
3. 米开朗琪罗在见到了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后立刻创作了另一幅《丽达与天鹅》,从而统治了这一领域,为后世确定了这一题材的色情叙事模式。后来者便跟随着他,浩浩荡荡在这条色情的大道上越走越远,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兴致勃勃而又大同小异地探索《丽达与天鹅》的色情视觉空间,18世纪法国洛可可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也画过这一题材。在1740年他完成了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色情的绘画,画中丽达正对着那只天鹅,(观看画的人们)敞开双腿,她的阴部描绘得清晰逼真,一览无余。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天鹅是一只黄金的伸进丽达梦中的阴茎,而塔德乌什(Tade Styka)的梦更迷艳,但他的天鹅是一只带着危险意象的黑天鹅。然而《丽达与天鹅》的开发者,此时却显得孤零零的,形单影只,离世绝尘了。
4. 有好几部二战回忆录中都提到了希特勒年轻时也曾画过一幅《丽达与天鹅》。据看过这幅画的人回忆,和希特勒的绝大部分绘画一样,希特勒笔下的《丽达与天鹅》充满了一种温情。战后这幅画一直没有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但研究希特勒的专家一致认为,该画并没有损毁,它还在某位收藏者的手中隐匿着。
5.参见图7、8.)
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是宁静的,充满安详和谐之美。丽达与蒙娜丽莎神情的相像,这早为研究者注意到,但既往的解释是因为两部作品在完成时间上的接近。画面里,丽达全裸站立,但毫无色情意味,脸上再次流露出蒙娜丽莎式的安详,那就是画家心中永恒的乔宫多夫人。天鹅翘首立在她的身旁,样子天真,像是个孩子。它当然就是达·芬奇自己的化身了。(注24:达·芬奇的恋母情结可参见: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307/6667.html。)在天鹅的羽毛中,达·芬奇甚至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注25:过去,人们已经发现达·芬奇喜欢在画作中隐藏一些秘密,比如,在《蒙娜丽莎》中,达·芬奇隐藏了他姓名的缩写,而这已被研究者发现。但在《丽达与天鹅》中的这一细节,只有在看过了最新的笔记后,人们才注意到。)在传说中,海仙丽达是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Tyndareos)的妻子,但不幸被性情暴躁的宙斯看见,并使宙斯为之着迷。一天,丽达在湖中沐浴时,宙斯化作一只天鹅诱奸了她。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他一生为爱神阿芙罗狄特所困扰,而这个故事的起因正是因为廷达瑞俄斯忘记向阿芙罗狄特献祭。阿芙罗狄遂唆使宙斯变成天鹅,然后,自己变成老鹰,驱逐天鹅,把他赶到了丽达沐浴的湖边。画里达·芬奇还意味深长地画下了两个小女孩,她们是由丽达被宙斯诱奸后生下的两只蛋孵化出来的。其中一只孵化出的女孩子就是海伦(Helen),另一只孵化出的是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 海伦与帕里斯(Paris)私奔,导致了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战后,海伦因为美貌而没有被杀死,反而被重新作为战利品带回希腊,在对往昔痛苦的回忆里耗尽了余生。而克吕泰涅斯特拉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主帅阿加门农(Agamemnon)的妻子。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阿伽门农凯旋归来,却被克吕泰涅斯特拉串通了与其在丈夫外出征战时厮守的情人埃癸斯托斯(Aegisthus)谋害了。叶慈在其著名诗作《丽达与天鹅》中写道:
腰股内一阵颤栗.竟从中生出 断垣残壁、城楼上的浓烟烈焰 和阿伽门农之死。 当她被占有之时 当地如此被天空的野蛮热血制服 直到那冷漠的喙把她放开之前, 她是否获取了他的威力,他的知识?
叶慈在诗中要说的是,神与人之结合,既催生出文明又是灾难与毁灭的开始。(注26:在叶慈的另一首名作《1916年复活节》中,诗人反复吟诵:“一切都已改变/彻底改变/一种恐怖的美却已诞生”。)这用来注解达·芬奇此画的意旨却再适合不过了。但也可以说,达·芬奇早就用绘画的语言写下了叶慈的名篇。
乔宫多自杀后,达·芬奇又度过了漫长的12年。在佛罗伦萨住了两年后,不堪痛苦,达·芬奇终于离开了他的伤心之地,开始漫游意大利,一面沉浸在对乔宫多痛切的回忆中,一面仍为其亢奋变态的性欲所困扰,日日夜夜和意大利各地的女性做爱。据专家估计,达·芬奇一生在意大利至少生下了1000个孩子,对于意大利男人的艺术气质和风流成性,起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当年,《丽达与天鹅》仅用一年就完成了。它成为达·芬奇最珍爱的画作,始终带在身边,直到临终之际。(注27:然而,在达·芬奇死后,这部作品却佚失了,现在留下的是临摹本。这简直像是一道隐谕。《丽达与天鹅》永远只是达·芬奇私密内心中的镜像。)而《蒙娜丽莎》呢?在乔宫多自杀后,达·芬奇还一直在对《蒙娜丽莎》做着修修补补,但最终也没有能将它完成。现在法国卢浮宫的画作上《蒙娜丽莎》的眉毛还没有被填上。(注28:在2013年,法国工程师帕斯卡尔·科特(Pascal Cot)利用自己设计的高清晰数码相机为《蒙娜丽莎》拍摄了一幅超高清晰度照片。相机利用包括紫外线和红外线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拍出了一张2.4亿像素的照片。照片上每英寸像素达到15万,即照片中蒙娜丽莎的面部大小是画作上的24倍。科特惊喜地发现,在蒙娜丽莎的左眉位置上有一根达·芬奇化下的眉毛的油墨迹。科特于是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他终于找到蒙娜丽莎的眉毛了。)但《蒙娜丽莎》毕竟最终也未能完成。可能,达·芬奇永远也不想让《蒙娜丽莎》被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