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西来意,庭前柏树子
在19年农历新年末尾,和家人去看了柏林禅寺,入口处就有一处关于禅宗的一则故事。相传高僧赵州和尚与小和尚之间的对话。小和尚问,“佛祖西来意?”赵州和尚说“庭前柏树子”。小和尚说请师傅勿以景喻理,赵州和尚说好的,我不以景喻理。小和尚再问“佛祖西来何意?”赵州和尚说“庭前柏树子”。这个故事是禅宗的经典故事之一,据说禅修境界高的人一说便懂,我却看的很糊涂。
正纳闷时,碰到一个寺里一个中年面善和尚从房间出来,便把心中疑惑向他请教,他也没说什么,只说了句“谒语/佛义境界很深奥,我们却连门都进不去”。我再问他,坦经中说的万物皆空不可执相,这是不是禅宗的最低层感悟。他表示肯定,重复说了句,佛义很深奥,我们连入门都难。说完就要忙去了,我不好再多加打扰。
和尚的话,还有寺院门前的故事,我回味了很久不得其意。今天感冒睡了一天闲来无事拿起坦经一看。第一篇就有五祖对神秀的“身是菩提树……”谒语的评价:“汝作此谒,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何其相似!该和尚说的太有理了,不愧是千年禅寺的和尚。其实,我确实有分别心了,陷于语义之中,对于禅宗来讲,最核心的思想应该就是“万境自如如”,就是对一切事情和感觉均平等相待,不起念想,不做分别。那样的话,又何须对庭前柏树子起执着心和分别心。这是我当下的理解。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