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探羊城(一)
各种不凑巧,让我踏上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原来计划中的贵州、云南被抛掷脑后,坐上新开通的京港高铁,一路向南飞驰,八个小时后,踏上了广州的土地。花了半天时间制定的旅游计划拿在手上,一步步开始探索这座古老又新潮的都市。
三月末,一个人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八个小时就把我从春寒料峭的帝都带到绿意盎然的南国,路上只经停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几个省会城市,飞驰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窗外快速略过的景色像是加速播放的视频一样,仿佛唯有车内空间是静止的。

带了本《一个人的朝圣》在车上看,看着主人公在去邮局寄信的路上,忽然就越走越远,然后抱着不切实际的信念就这样走了八十多天,成了一个“朝圣者”,痛苦的行路上全是对一生遭遇的回忆,把那些埋藏内心深处多年的话向偶遇的陌生人一一倾诉。
我也是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开始这段旅行,也许选择去旅行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逃避,因为在陌生的地方,可以吸收很多新鲜的东西,那些让人烦恼的事情就会暂时远离我吧~

高铁开得那么快,如同时间一样,毫不留情的把一切甩到后面,心中背负的不愉快要是也能这样被甩掉就好了。不过即使不能也不要紧,我们还是要一直、一直地去寻找美好的记忆,这就够了。

过了长江,大地逐渐被深浅不一的绿色占满、堆积,列车在不停地穿越一个又一个隧道,阴阳不断切割着乘客的观感,展现着南方丘陵的绵延不断。日暮时分,列车终于开始减速,驶入了广州城。进入广州高铁站,我想拍张留念的照片,可是望着行色匆匆、川流不息的人群,这种念头忽然间就打消了,无人共享的兴奋喜悦让我一下子有些黯然。

等地铁的时候四处观察了一番,广州地铁似乎比北京地铁的色彩更加明艳些,车内也很干净舒适。对比从望京去颐和园倒5条线一个半小时的痛苦,从广州南站到荔湾区也就用了40分钟,这一点倒是很让人满意。拖着箱子去酒店的途中,被街边房屋吸引了视线。这里的“画风”大不一样——不是我熟悉的北京胡同、江南弄堂,而是广式骑楼,尤其是那标志性的彩色玻璃,在夜色中散发着浓郁的南洋风情,旅行的真实感终于扑面而来。

这次特意住在老城区,是想感受一下本地人的生活状态。荔湾区俗称“西关”,是广州老三区之一,也是清朝时著名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老城区附近文化景点众多,很多地方骑车过去也就10分钟左右,非常方便。

三月底的广州天气阴凉,正适合游玩,我的旅行计划如下:
Day1 黄埔军校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夜景
Day2 陈家祠——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上下九步行街
Day3 红专厂创意园——南越遗址——大佛寺——北京路步行街
Day4 圣心大教堂——沙面——粤剧艺术博物馆——关西大屋
Day5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Day6 光孝寺——六榕寺——五仙观——佛山祖庙——岭南天地
不过因为安排的时间太紧张,最终还是调整了一下,去掉了长隆野生动物园,微调了顺序。把旅游散心搞得比上班还紧张,也是没谁了吧~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体验广式早茶,因之前去香港体验过了,所以也算熟门熟路,进来先点茶然后用滚烫的茶水涮了餐具,拿起让人眼花缭乱的菜单,点了一顿两人量的大餐,贪心的想吃不完就打包吧~

广式茶点的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小白兔芝士简直萌到舍不得吃,拼桌的广东阿姨笑着问我:“你是因为颜值高才点它的吧,我孙女也是。”我忙脸红点头称是,一顿饭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让人回味无穷。其实来喝早茶的,都是年纪较大或有空闲的人,别人大都不紧不慢准备聊几个钟头的架势,只有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翻查行车路线。
第一站当然要去看看广州新地标小蛮腰了,和老城区满满人间烟火气不同,海珠区新中轴线附近都是官宣中最爱展现的各种高大上——国际都市光鲜亮丽的CBD。

珠江沿岸是大面积的休闲步道,三三两两散步休闲的人群,有沿江跑步的运动达人,有携老扶幼闲逛的一家子,早听说广州生活惬意,如今也算感受到了。在中国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说到人类发展指数,广州却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这不仅基于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特别关注民生、保障民益的城市理念。(据说在广州遇到问题,报警都比不上找新闻媒体解决快,各种民生新闻媒体竞争激烈、日日爆料,市民们担心珠江水质不好,市长要带头游过珠江让群众放心。)

广州的新地标小蛮腰,是如今初到广州的人必须要打卡的地方,看旁边设备专业的老外一直在认真拍摄,我也不能免俗地去拍了段抖音。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 ,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这座高塔近观让人炫目,远看姿态优美,晚上开启变色灯光秀后,更是美轮美奂。因为恐高的原因,我就没有上塔体验其各种娱乐设施了,听说上面餐厅、展厅、影院、挑战游乐设施应有尽有,适合爱玩的年轻人~

新中轴线以小蛮腰为中心点,向北要渡过珠江才能到达花城广场,也就是最适合欣赏和拍摄小蛮腰的地方了。我选择了最笨的方法,骑着共享单车爬桥过了江,一路欣赏珠江两岸风光时也不免满头大汗。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客厅”,周围除了各种金融中心、摩天大楼外,还有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其中广州大剧院是由英籍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还曾获得“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不得不看。
广州大剧院整体造型像两个叠在一起的巨大不规则几何石块,“石头”的外观是扭曲倾斜的,没有垂直的柱子,没有垂直的墙,整体黑白灰色调被称为“圆润双砾”。建筑风格是明显的后现代未来主义,充满奇思妙想。沿着大剧院外围走一圈,到处都是曲线和斜面,人在不同高度却在同一斜面的三角形构造,让我想起培恩洛兹三角形的玄秘。相信这座充满力与美的剧院,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参观广州博物馆之前,就被它旁白建筑的造型所吸引,走近后发现原来是广州图书馆,那必须要进去看看了。广州图书馆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塔楼、两面向中间倾斜的造型,两侧层叠建筑肌理,寓意书籍的重叠和历史文化的沉积,中庭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体现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进入图书馆大门,第一感觉里面像是商场一样,没想到五点多了这里依旧人头攒动。我随意查看了门口的电子设施,办证、借还的流程都非常便捷。城市的图书馆就如同一个家庭的书房,最能体现其主人的品性和内涵,不得不称赞这座广州图书馆,相信它一定会给各地的游客留下非常正面的印象。